玉米种植体系土壤磷素有效性对有机肥长期施用响应的Meta分析

吕春玲, 陈延华, 何文天, 张思宇, 姜娜, 樊代佳, 杨华薇, 杨殿林, 邹国元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22, 41(09): 2011-2022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22, Vol. 41 ›› Issue (09) : 2011-2022.

玉米种植体系土壤磷素有效性对有机肥长期施用响应的Meta分析

  • 吕春玲, 陈延华, 何文天, 张思宇, 姜娜, 樊代佳, 杨华薇, 杨殿林, 邹国元
作者信息 +
History +

摘要

长期施用有机肥能够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但不同的研究间差异较大,通过基于有机肥种类、施用量、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和土壤因素等大量试验数据的整合分析,研究不同因素下土壤磷素有效性对有机肥长期施用的响应,对指导有机肥的科学施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收集了公开发表的文献147篇,建立了305组包含单施化肥(CF)和化肥配施有机肥(CFM)处理的土壤有效磷含量数据库。采用Meta分析研究全国多个长期定位试验点的CF和CFM处理下土壤有效磷含量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CFM处理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每投入100 kg·hm~(-2)的磷,土壤有效磷增加量约为CF处理的2.6倍。高施磷量(>300kg·hm~(-2))对土壤有效磷含量的提升幅度,约是低施磷量(<75 kg·hm~(-2))和中等施磷量(75~150 kg·hm~(-2)和150~300 kg·hm~(-2))的3.5倍和2.3~2.6倍。不同有机肥对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影响表现为畜禽粪便类>商品有机肥类>秸秆类>城市垃圾类有机肥。其中,畜禽粪便类中,猪粪、鸡粪和牛粪对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影响较为显著,增幅分别为210.4%、209.3%和156.7%。在不同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下,施用有机肥对土壤有效磷含量的提升效果,随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的增加而升高,且差异显著,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为75%和100%时,增幅可达211.7%和239.7%。土壤类型、有机质含量、pH等土壤因素是影响施用有机肥对土壤有效磷含量提升效果的重要因素。其中,不同土壤类型下土壤有效磷增幅在12.7%~212.1%之间,表现为红壤>潮土>褐土>黑土>棕壤;在土壤有机质含量为0.6%~1%时,土壤有效磷增幅可达248.5%,分别是土壤有机质含量<0.6%、1%~2%和2%~3%时的2.1、2.0倍和10.9倍;当pH为酸性(5~6.5)或者pH为中性(6.5~7.5)时,施用有机肥对土壤有效磷的提升效果显著高于pH为碱性(7.5~9)时。此外,土壤有效磷增幅随年均降雨量和年均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其中年均降雨量>800 mm或年均温度>16℃时增幅最大。长期施用不同种类有机肥、施用量、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均显著影响土壤有效磷含量,并且在不同的土壤环境、轮作方式和气候因子条件下,施用有机肥对土壤有效磷的效应有显著差异。因此,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科学施用有机肥不仅要充分考虑有机肥种类、施用量、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而且要综合考虑不同环境因素的影响,从而保障有机废弃物资源的科学利用,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土壤有效磷 / 磷投入量 / 有机肥 / 土壤因素 / Meta分析

引用本文

导出引用
吕春玲, 陈延华, 何文天, 张思宇, 姜娜, 樊代佳, 杨华薇, 杨殿林, 邹国元. 玉米种植体系土壤磷素有效性对有机肥长期施用响应的Meta分析.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22, 41(09): 2011-2022

基金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协同创新任务项目(CAAS-XTCX2016015); 财政部和农业农村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项目;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改革与发展计划项目(YZS201905,YZS202103)

文章所在专题

玉米

7

Accesses

0

Citation

Detail

段落导航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