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st Download
  • Published in last 1 year
  • In last 2 years
  • In last 3 years
  • All
  • Most Downloaded in Recent Month
  • Most Downloaded in Recent Year
Please wait a minute...
  • Select all
    |
  • J Fungal Res. 2022, 20(02): 128-140. https://doi.org/10.13341/j.jfr.2022.1426
    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对蘑菇毒素的化学类型和化学结构进行了分类整理,并汇总形成了435种毒蘑菇对应毒素列表。截至目前,已明确84种毒素及其结构式,分属于5大类化合物,主要中毒症状表现为肠胃炎型、神经精神型、肝肾损伤型、溶血型、光敏型等。旨在为毒蘑菇资源鉴定、急诊救治、开发利用等领域提供相关研究资料。
  • J Fungal Res. 2019, 17(03): 125-137. https://doi.org/10.13341/j.jfr.2019.8002
    真菌次级代谢产物具有多样复杂的结构和良好的生物活性,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医疗等领域。次级代谢产物的产生受多个层级的调控,尤其是转录水平的调控至关重要。文中首先介绍了在真菌转录调控过程中参与次级代谢的代表性转录因子和蛋白质复合体,进而举例说明了转录调控在挖掘真菌新颖次级代谢产物领域的重要作用;期望相关研究者全面认识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及转录调控,为发现新的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提供思路。
  • J Fungal Res. 2020, 18(04): 266-281. https://doi.org/10.13341/j.jfr.2020.8007
    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真菌,可引起全球多种植物根、茎、叶、花、果实炭疽病,导致农产品的品质下降,经济损失巨大。文中从炭疽菌属真菌的物种多样性、分类鉴定、致病机制和炭疽病的主要防控措施等方面,对相应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总结国内外研究中取得的主要成绩,第一部分内容介绍了2016—2020年国际发布的炭疽菌新种名称及14个炭疽菌复合种和各复合种中包含的种;第二部分内容介绍了不同种炭疽病菌在侵染植物前期的策略,以及不同致病过程中致病相关基因的报道;第三部分简述了炭疽病防控的一般策略和方法。本文为植物炭疽菌属真菌的分类鉴定、致病机制以及炭疽病的综合防控提供了参考依据,并对目前尚未明确的问题和今后可能的研究热点进行了探讨。
  • J Fungal Res. 2019, 17(04): 192-198. https://doi.org/10.13341/j.jfr.2019.8010
    白念珠菌引起的真菌感染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Ras/cAMP/PKA途径在白念珠菌菌丝发育、生物被膜形成、有性生殖以及耐药性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该通路由GTPases(Ras1和Ras2)、腺苷环化酶(Cyr1)、cAMP水解酶(Pde1和Pde2)以及PKA激酶(包括催化亚基Tpk1和Tpk2,调节亚基Bcy1)构成。环境因子通过Ras/cAMP/PKA途径调控下游转录因子,进而调节白念珠菌多种生物学行为。文中综述了近年来白念珠菌Ras/cAMP/PKA信号通路感应胞外环境因子和调控细胞行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 J Fungal Res. 2020, 18(04): 294-303. https://doi.org/10.13341/j.jfr.2020.8010
    链格孢属Alternaria真菌广布世界各地,包含寄生、腐生和内生的类群,寄主范围和发生的基质极其广泛。链格孢为重要植物病原菌,可造成多种作物的严重病害,一些为人畜致病菌,引发人畜疾病。自建立至今200余年以来,链格孢属的分类标准及属的界限发生了较大变化。传统上该属的分类基于形态学特征进行,包括分生孢子的形状、大小、分隔状况、成链特性、喙的特征、产孢表型等。然而形态特征在近缘种间变异较大,一些相似种无法有效区分,近年来分子系统发育分析在该类群中被广泛使用。目前,链格孢属真菌被划分为28个组群(section)。一些相似属,包括假格孢属Nimbya、细基格孢属Ulocladium、埃里格孢属Embellisia、Crivellia、Alternariaster、Chalastospora、Teretispora等均被归至链格孢属,作为属下不同的组群。另一些相似属,如匍柄霉属Stemphylium和顶茁格孢属Gibbago仍被作为独立属对待。该文综述了链格孢属及相关属的分类研究历史与研究新进展,讨论了链格孢属真菌分类现存问题,展望了今后研究的方向及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 J Fungal Res. 2014, 12(03): 178-186. https://doi.org/10.13341/j.jfr.2014.0034
    土壤真菌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包含有益真菌,也包含病原真菌,它们共同构成了土壤真菌的多样性。土壤真菌的多样性及其群落结构组成是评价其所在生态系统健康稳定的重要指标之一。近年来不仅对土壤真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特征方面进行研究,而且对其生物功能,如土壤真菌在生物防治、有害物质吸附和降解等方面也进行了研究和探索,研究结果体现了土壤真菌的应用潜质。文中对影响土壤真菌多样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对土壤真菌多样性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对未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和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 J Fungal Res. 2024, 22(01): 9-21. https://doi.org/10.13341/j.jfr.2023.1674
    多糖类化合物是灵芝主要的有效成分,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氧化、抗衰老等药理学作用,目前已从灵芝分离出200余种多糖(包括灵芝多糖和多糖肽等)。灵芝多糖是灵芝的重要生物活性成分。文中综述灵芝多糖化学的研究进展,包括灵芝多糖提取与分离、纯度鉴定、单糖组成、糖与肽连接方式、各组分活性多糖的结构和构象表征及构效关系等,并对灵芝的质量控制指标、有效成分的标准样品研制、检测方法及对灵芝提取物与产品的质量控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
  • J Fungal Res. 2024, 22(01): 1-8. https://doi.org/10.13341/j.jfr.2023.1687
    综述了史前灵芝的发现及神话传说,古代道教学者对灵芝的研究,《神农本草经》及古代医药学家对灵芝的论述。概述了灵芝现代研究的历程,灵芝化学、药理和临床研究。指出了灵芝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
  • J Fungal Res. 2022, 20(02): 79-86+76. https://doi.org/10.13341/j.jfr.2022.6001
    灵芝是我国传统菌类中药,以其丰富的活性产物和广泛的药理作用而闻名,收录于中国药典和美国草药药典与治疗纲要。灵芝的主要活性物质包括多糖类、三萜类、蛋白类等化合物。灵芝蛋白类活性产物包括灵芝蛋白、灵芝多肽和糖肽,灵芝蛋白类活性产物具有免疫调节、抗高血压、抗肿瘤、抗病毒、抗氧化等药理作用。从灵芝蛋白类活性物质的种类、药理活性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相关研究领域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更好研究开发灵芝这一宝贵菌类中药资源,并将其应用到医药、食品等相关领域提供参考。
  • J Fungal Res. 2023, 21(04): 247-274+244. https://doi.org/10.13341/j.jfr.2023.9005
    菌物病害是植物病害中占比最大的一类,为害重且分布广,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有效防控植物病害的基础是对病原物进行正确鉴定,而学名是病原物的信息载体。随着菌物分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命名规则也在不断变化。墨尔本和深圳两届国际植物学大会确定和完善了《国际藻类、菌物和植物命名法规》,自此菌物的命名开始实行“一菌一名”规则。但许多非菌物分类工作者难以跟踪菌物名称最新变更,这使得植物病原菌物名称的使用较为混乱,因此菌物学名统一问题亟待解决。从《中国农作物病虫害》第三版筛选中国常见农作物菌物病害将其分为三部分,本文为第一部分,主要介绍粮食和油料作物菌物病害,共195个,涉及病原菌物物种212个。对筛选出的病原菌物拉丁学名按照最新命名法规、世界菌物名称数据库以及最新菌物分类学研究成果进行核对,并按作物种类列出病害名称、病原菌物的中文名和现用拉丁学名,部分包含基原异名和常见异名。植物病原菌物学名统一规范地使用有利于植物病害的诊断,也为学术交流、信息传递和大众科普等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
  • J Fungal Res. 2021, 19(02): 70-82. https://doi.org/10.13341/j.jfr.2021.0003
    代谢组学是一个可灵敏捕捉各种生物或非生物因素导致的供试样本中小分子代谢成分变化及其规律的实验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生理生化、病理药理、生物工程、化学生态等很多方面。由于菌物种群数量庞大、未知结构次生代谢产物众多,严重影响到生物标记物的鉴定和进一步深入分析。为此,在总结目前菌物代谢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十年的菌物代谢组学研究经验,提出如果要提高菌物代谢组学研究水平,就必须要加快菌物代谢物数据库以及基因组数据库的建设,同时,选择合理的代谢组学方法和多组学多方法联合分析也是现阶段提升菌物代谢组学研究水平的最可行的办法之一。
  • J Fungal Res. 2022, 20(03): 157-159. https://doi.org/10.13341/j.jfr.2022.1008
    从食用菌大食物观的提出和确立、食用菌在保护粮食安全中的作用和食用菌在粮食安全大格局中的作用3个方面介绍了在构建粮食安全大格局下食用菌以及食用菌产业发挥的作用,指出了在“大食物观”发展战略中食用菌产业在各领域的潜能优势和发展方向。
  • J Fungal Res. 2018, 16(03): 150-157. https://doi.org/10.13341/j.jfr.2018.1151
    通过查阅近30年的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对灰树花中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截至目前已从灰树花中分离鉴定出主要多糖组分11个,甾类化合物21个,酚类化合物7个,以及醇类、酯类、酮类等其他多种化合物。灰树花主要有抗肿瘤、抗病毒、增强免疫、抑菌等药理作用。本文为灰树花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资料。
  • J Fungal Res. 2019, 17(03): 138-146. https://doi.org/10.13341/j.jfr.2019.8003
    对细胞中麦角甾醇合成的调控是维持真菌细胞中甾醇含量的关键,文中综述了真菌中麦角甾醇合成的途径,并对其调控机理的研究进展作了重点介绍。甾醇调控元件结合蛋白(SREBP)是真菌中保守的甾醇合成调控因子,能够通过响应麦角甾醇含量的变化来调控甾醇合成基因的表达。但SREBP系统在不同真菌中发生了进化,在酵母亚门中,转录因子Upc2p替代了SREBP,成为了最主要的甾醇合成调控因子。此外,甾醇中间代谢物也被证明可以诱导麦角甾醇合成基因的表达,预示着真菌中存在更为精细的调控机制。
  • J Fungal Res. 2024, 22(01): 39-59. https://doi.org/10.13341/j.jfr.2023.1671
    灵芝三萜是以羊毛甾烷型三萜为基本骨架的四环三萜类化合物。灵芝三萜化合物种类繁多,按结构中是否具有羧基可分为灵芝酸性三萜和灵芝中性三萜。灵芝三萜类化合物的药理活性广泛,如抗肿瘤、保肝、抗辐射、促血管生成、抗炎等。文中整理了近10年来文献报道的225个天然来源的灵芝三萜类化合物的结构、来源及药理活性,并展望了灵芝三萜类化合物的研究前景。
  • J Fungal Res. 2020, 18(04): 315-320. https://doi.org/10.13341/j.jfr.2020.8009
    "半知菌"概念是约150年前对那些只进行无性繁殖而未发现有性阶段的一类菌物的称呼。为了方便对大量"半知菌"进行观察、描述和分类,在早期的《国际植物命名法规》中特设有一条命名法则,允许采用双重命名法对一个菌物分别按有性阶段或无性阶段进行命名。因此,在形式上为"半知菌"建立起了相应的"亚门"、"纲"、"科"、"属"、"种"等分类等级。随着越来越多的无性阶段和有性阶段联系的建立(实际上约有15%的"半知菌"发现了子囊菌或担子菌的有性阶段),特别是DNA测序技术在菌物分类中的广泛应用,从遗传进化研究上证明"半知菌"属于子囊菌或担子菌。自最新版《藻类、菌物和植物国际命名法规》规定"一个菌物一个名称"之后,"半知菌"概念已再无分类学意义,取而代之是"无性型菌物"一词更能表达该类群菌物属于菌物的无性阶段。"半知菌"中的相应的属、种名称还具有分类学意义,但能否保留或废弃,还要依靠权威菌物学家们的意见。即使菌物的有性阶段目前还未知,但其依据无性阶段特征而建立的属、种名称还是可以成为正统名称,并用其表示对应的菌物,当然包括了该菌物的无性阶段和有性阶段的全部。本文对"半知菌"概念诞生及其分类学意义的演化进行了简要综述,并提出对待菌物分类还应坚持无性型和有性型相统一的原则。
  • J Fungal Res. 2024, 22(02): 118-129. https://doi.org/10.13341/j.jfr.2024.3002
    农作物秸秆稍加处理后,即为栽培食药用菌的高效基质原料。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秸秆资源极为丰富,为食用菌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依据“三物循环”的理念,结合食用菌栽培基质特性和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等分析,阐明了秸秆菌业的概念,分析了目前我国秸秆菌业的秸秆资源利用现状以及秸秆菌业发展前景等问题,深入探讨了我国秸秆菌业在秸秆废弃物利用方面的巨大潜力。旨在推动农业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实现食用菌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 J Fungal Res. 2024, 22(02): 142-148. https://doi.org/10.13341/j.jfr.2021.1438
    通过对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进行采集,共获得3 034份标本,鉴定出214种,隶属于4纲13目36科80属,其中食用菌63种、药用菌40种、毒菌27种,对种级分类水平的大型真菌进行α多样性分析,发现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物种丰富度较高,物种均匀度高。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研究团队构建了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菌物资源“一馆五库”保育体系,其中,标本馆保存3 034份标本,菌种库保存30种大型经济真菌的79株菌种,活体库保存1 573份干燥菌体组织,基因库保存357份DNA样品及其ITS序列信息,化合物库保存3种大型真菌的脂溶性成分信息及其色谱图,综合信息库保存3 034份标本的编号、采集日期、采集人、照片、活体、菌株、中文名、拉丁学名、地理信息(经度、纬度、海拔)、采集地名等综合信息。
  • J Fungal Res. 2024, 22(01): 22-38. https://doi.org/10.13341/j.jfr.2024.1673
    灵芝入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灵芝多糖(Ganoderma lucidum polysaccharides, GLPs)是灵芝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因提取方法相对简单,具有理想的开发应用前景,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重视。文献表明,GLPs具有调节免疫、抗炎、抗氧化等广泛药理作用,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等多种疾病具有改善作用。文中以药理学为基础,结合实验数据和结果,概述了灵芝中多糖类活性成分的药理作用和对疾病潜在的治疗作用。GLPs的药理作用是多方面、多途径的,可以影响疾病进展的多条信号通路,其作用方式更倾向于将机体调节到一个健康积极的状态,间接改善或抑制疾病进程,机制上主要与其抗氧化和调节免疫的作用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对不同品种、不同培养底物、不同提取方式获得GLPs药理作用研究的报道日益增多,也反映了研究者对GLPs构效关系研究的迫切需求。后续,对GLPs建立统一的质量控制标准、保证GLPs提取物结构的稳定性、明确其构效关系将有助于GLPs的临床应用,推进其国际化进程。
  • J Fungal Res. 2019, 17(03): 180-186. https://doi.org/10.13341/j.jfr.2019.8009
    环境中普遍存在的腐生性条件致病真菌——烟曲霉是引起人类侵袭性曲霉病的重要病原,因此,研究烟曲霉的致病机理,开发有效的治疗药物是全球关注的热点。麦角甾醇是真菌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参与细胞内许多生物学过程,麦角甾醇合成通路中的羊毛甾醇14-α-去甲基化酶Erg11A (Cyp51A同源蛋白)是抗曲霉病唑类药物的重要靶点,其受到转录因子Srb A与CCAAT结合复合物(CBC)的协同调控作用。文中阐述了主要的抗真菌药物以及抗真菌唑类药物的作用靶点-麦角甾醇及其合成途径的遗传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同时分析了烟曲霉产生抗性的机制,期望为认识烟曲霉耐药产生和研发新型抗真菌药物提供帮助。
  • J Fungal Res. 2023, 21(Z1): 42-64. https://doi.org/10.13341/j.jfr.2023.1592
    随着大量新物种被发现,我国已知的菌物多样性愈加丰富。然而,菌物汉语学名的拟定和使用并没有跟上菌物学科的发展,逐渐积累出一些问题,对菌物学知识的传播和交流造成了阻碍。文中通过收集历史文献和书籍中的菌物拉汉学名信息,从中总结出汉语学名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同时,为解决近年新发表物种汉名缺失的问题,邀请了菌物领域研究者及2021年发表新物种较多的一些中国学者共同合作,为所有2021年中国菌物新物种拟定了汉语学名,并编制为拉汉学名名录。通过上述工作,以期推动《真菌、地衣汉语学名命名法规》的有效实施,促进汉语学名的规范使用。
  • J Fungal Res. 2024, 22(02): 149-157. https://doi.org/10.13341/j.jfr.2022.1526
    蜜环菌属Armillaria真菌是长白山地区代表性野生菌,具有重要的食药用价值。本研究采用样方调查和随机踏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地区蜜环菌属物种展开资源调查和种类鉴定,结果表明,长白山地区蜜环菌有5种,即北方蜜环菌Armillaira borealis、法国蜜环菌A. gallica、黄小蜜环菌A. cepistipes、芥黄蜜环菌A. sinapina以及Armillaira sp.,其中北方蜜环菌为吉林省新记录种,法国蜜环菌为该地区的优势物种。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在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3种林型中,针阔混交林中蜜环菌属α多样性指数相对较高,说明针阔混交林的物种丰富度最高。本研究为蜜环菌属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 J Fungal Res. 2024, 22(02): 191-195. https://doi.org/10.13341/j.jfr.2022.1492
    为进一步了解人参交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对氯氟醚菌唑的抗药性情况,并明确吉林省各地区(白山市、敦化市、通化市、吉林市、长春市)人参交链格孢菌的抗药性水平。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人参交链格孢菌对氯氟醚菌唑的敏感性,建立其敏感基线,并根据抗药性水平分级标准评价其抗性水平。结果表明:氯氟醚菌唑对吉林省人参产区A. alternata抑菌活性较高,108株人参交链格孢菌对氯氟醚菌唑的敏感性频率分布符合正态分布,其所有敏感菌株EC50的平均值(0.975 5±1.183 5)μg/mL可作为人参交链格孢菌对氯氟醚菌唑的敏感基线。目前吉林省的人参交链孢菌对氯氟醚菌唑处于低抗药性水平,研究结果为氯氟醚菌唑对人参链格孢菌的抗药性风险评估奠定了基础。
  • J Fungal Res. 2017, 15(01): 33-38+52. https://doi.org/10.13341/j.jfr.2014.1706
    为了筛选更适合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和寄主植物组合,对二月兰(Orychophragum violaeeus)、龙葵(Solanum nigrum)和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接种AM真菌摩西管柄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和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通过测定Pb(1 000 mg/kg)和Cd(1.5 mg/kg)污染土壤中上述3种植物生长状况及其对Pb和Cd吸收与富集能力的影响,旨在获得富集重金属能力较强的AM真菌+植物组合。结果表明,施加Cd土壤中二月兰和麦冬的生物量高于对照,施加Pb或Cd处理显著降低龙葵的生长。龙葵对Pb和Cd富集能力最强,麦冬最弱;二月兰对Pb和Cd的转移能力最强。供试植物对Cd的富集能力和转移能力均大于对Pb的富集能力和转移能力。在Pb和Cd的胁迫下,摩西管柄囊霉和根内球囊霉均能促进供试植物的生长发育,并增加植株对Pb和Cd的富集系数,其中,摩西管柄囊霉对龙葵生物量、Pb和Cd富集系数的效应最大。综合考虑植物本身的生物量、对Pb和Cd的耐受力和富集能力,结论认为摩西管柄囊霉+龙葵组合是修复Pb或Cd污染土壤的高效AM真菌+植物组合之一,相关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 J Fungal Res. 2023, 21(Z1): 1-4. https://doi.org/10.13341/j.jfr.2023.0001
    李玉作为我国唯一的食用菌院士,是中国菌物学科专业的创始人,食用菌科研领域的开拓者,食用菌产业的领路人。在种质资源上,创建了“一区一馆五库”的菌物保育体系;在栽培技术上,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植物、动物、菌物,三物循环生产”的发展理念,提出了“木腐菌草腐化”的创新理论,破解作物秸秆基质化利用技术难题;在深加工利用方面,构建了“食用菌主食化和全株高值化综合利用”的新思路;在应用推广方面,创造性提出了“南菇北移”“北耳南扩”的食用菌产业发展新战略,探索出“科技专家+示范基地+农业技术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农户”食用菌“五位一体”科技扶贫新模式;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创立了“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菌物学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为我国菌物学科和食药用菌产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 J Fungal Res. 2024, 22(02): 183-190. https://doi.org/10.13341/j.jfr.2021.1473
    为探明制备传统中药芜荑的发酵菌种,对芜荑的发酵基质蒙古黄榆Ulmus macrocarpa Hance var.mongolica的果实内生菌和自然发酵后的菌株进行分离纯化,并采用显微形态特征和序列分析方法进行鉴定;采用Illumina Miseq?/H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通过有氧发酵和无氧发酵2种方式获得的果实自然发酵产物的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形态学与内转录间隔区(ITS)、 β-微管蛋白基因(BenA)和钙调蛋白基因(CaM)的序列联合分析。结果显示,从蒙古黄榆果实中分离鉴定出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黄曲霉A. flavus和烟曲霉A. fumigatus 3种内生真菌;自然发酵的蒙古黄榆果实中鉴定出有氧发酵真菌属水平构成为:青霉属Penicillium(42.9%)、曲霉属Aspergillus(30.8%)、小穴壳菌属Dothiorella(24.9%)及其他真菌(1.4%);无氧发酵真菌属水平构成为:根霉属Rhizopus(55.7%)、Penicillium(24.4%)、Dothiorella(12%)及其他真菌(7.9%)。自然发酵果实中分离鉴定出优势真菌6种:米曲霉A.oryzae,黄曲霉A.flavus,灰带蓝曲霉A.glacus,亚曲霉A. subramaninii,米根霉R. oryzae,产黄青霉菌P. chrysogenum。蒙古黄榆果实内生真菌在2种发酵方式中均起到重要作用,从菌种方面为中药芜荑的规范化发酵制备提供了研究基础。
  • J Fungal Res. 2016, 14(01): 1-7. https://doi.org/10.13341/j.jfr.2014.6102
    温故而知新。本文以历史进程为序,根据分类学中的重大事件,粗线条勾画出一个框架以反映分类学发展的的轨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古代至林奈之前的生物分类;近代分类学科的诞生;进化理论的确立与修正及其深远影响;分类学的蓬勃发展(居群概念、新系统学与Biosystematics,细胞分类法与化学分类法,学派争鸣促进分类学繁荣);分子生物学为分类学注入强大活力。在讨论部分论述了坚持分类学的完整概念,不宜将分类的某个依据和方法理解和翻译为某个分类学,如chemotaxonomy,cytotaxonomy,DNA taxonomy应理解和翻译为某个分类方法,而不是"化学分类学","细胞分类学","DNA分类学"等,说明了其理由和依据。对于林奈创立了二名法、将二名法理解为物种的学名是由属名+种名组成等一些不确切的说法给予了澄清。
  • J Fungal Res. 2020, 18(04): 282-293. https://doi.org/10.13341/j.jfr.2020.8008
    尾孢类真菌是植物病原菌,也是其他植物病原菌知名的重寄生菌,一些种已用于有害杂草的生物防治,是一类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真菌。文中从4个方面阐述了尾孢类真菌的研究进展:(1)关于尾孢菌属模式种使用的争议:依据形态学特征和分子序列数据进行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确定芹菜尾孢Cercospora apii Fresen.为尾孢菌属的模式种。(2)尾孢类真菌寄主范围与分类的关系:对ITS、EF-1α和ACT 3个基因位点进行核酸测序和分析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尾孢类真菌寄主是专化的,同一个种可以寄生在同一科的不同寄主属上,但从不寄生在不同科的植物上。(3)尾孢类真菌的分类依据:经分子系统学研究,尾孢类真菌属级水平的区分特征主要包括:产孢孔和孢脐的结构,色泽和孢痕疤的厚度(明显加厚,变暗;不加厚或几乎不加厚,但稍变暗);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有无色泽。(4)尾孢类真菌名称的使用:基于DNA序列数据系统发育分析及形态特征研究结果发现,尾孢类真菌本身就是全型的。按照《国际藻类·真菌·植物命名法规》的新变化,尤其是有关复型真菌的59号文件的废止,现在尾孢类真菌的种使用1个单独的属名。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显示,仅依靠形态学特征不足以建立异名、描述新种或者在很多情况之下鉴定尾孢类真菌种。使用DNA序列结合形态学特征来界定物种必将是分类学特别是分子系统学的发展趋势。因此,尾孢类真菌,特别是新分类单元,要能够在最初报道的寄主上重新采集到,以便找到支撑模式;需要有DNA序列和获得可信的DNA条形码(DNA barcoding),而且所有种尤其是当前常用的种,需要进行适当的分子鉴定。今后尾孢类真菌种的鉴定将采用形态特征,分子序列数据分析和培养性状相结合的方法。
  • J Fungal Res. 2023, 21(Z1): 170-177. https://doi.org/10.13341/j.jfr.2023.0005
    白肉灵芝Ganoderma leucocontextum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地区,因其菌肉乳白色而得名,2015年被鉴定为灵芝属新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对白肉灵芝进行了研究,在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目前已经从白肉灵芝中发现了95个化合物,主要包含三萜、混元萜、多糖等,并显示其抗肿瘤、降血糖、降血脂和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作用。文中整理并综述了国内外有关白肉灵芝栽培技术、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基因组信息等4个方面的研究,旨在为白肉灵芝资源及其药用价值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 J Fungal Res. 2022, 20(01): 36-41. https://doi.org/10.13341/j.jfr.2020.1367
    分离并鉴定了采自长春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的1株真菌—Simplicillium lanosoniveum,优化了斜面培养基配方,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考察不同培养基质对S.lanosoniveum菌丝生长的影响,筛选最适的碳源、氮源和微量元素,并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在28℃培养温度下,最优培养基配方为麦芽糖5 g/L,酵母粉2.5 g/L,KH_2PO_41.5 g/L,马铃薯200 g/L,琼脂粉20 g/L,p H自然,为生防菌剂及抗生素的进一步研发奠定基础。
  • J Fungal Res. 2016, 14(03): 180-186. https://doi.org/10.13341/j.jfr.2014.1095
    裂解性噬菌体在高效防治动植物致病菌(细菌和真菌)、解决耐药性、快速检测等方面效果显著,具备研制新生物制剂的条件。文中主要介绍了裂解性噬菌体抗菌优势,探讨了利用其检测致病菌的新方法和开发新生物制剂,重点论述了该噬菌体在防治植物病原菌上的应用和探索及其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旨在说明裂解性噬菌体的开发潜力。
  • J Fungal Res. 2024, 22(01): 103-112. https://doi.org/10.13341/j.jfr.2024.1679
    灵芝是我国著名的药食两用真菌,含有多糖、三萜类化合物、蛋白质、多肽、甾醇等多种活性物质,具有抗肿瘤、抗菌、抗动脉粥样硬化、降血糖、降血脂、抗衰老、抗真菌、抗病毒和增强免疫等功效。灵芝一直作为预防、控制和治疗慢性疾病的药物或营养补充剂,其精深加工产品涉及医药、保健、食品、美妆等领域,但目前我国灵芝精深加工仍存在栽培人员技术水平低、技术研发与转化不足、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文中综述了灵芝精深加工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今后的发展策略,对开发利用我国丰富的灵芝资源、促进灵芝产业发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 J Fungal Res. 2021, 19(03): 207-216. https://doi.org/10.13341/j.jfr.2021.1296
    金针菇Flammulina filiformis是一种常见的药食两用真菌。金针菇子实体中含有蛋白质、多糖、甾体类、萜类、多酚类、黄酮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肿瘤、调节免疫、降糖、降血脂、抑菌、抗病毒、提高记忆力、抗炎、保肝护肝等多种药理活性,对阿尔茨海默症、饮食性肥胖症也有一定疗效。文中从金针菇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更好研究开发金针菇资源,并将其应用到医药、保健品、食品等相关领域提供参考依据。
  • J Fungal Res. 2017, 15(01): 27-32. https://doi.org/10.13341/j.jfr.2014.1705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能提高植物抗重金属毒性。为评价镉(Cd)胁迫条件下AMF对烟草生长和抗Cd毒性的影响,对烟苗(Nicotiana tabaccum L.)进行0、5、20、40 mg/kg Cd处理,接种和不接种AMF玫瑰红巨孢囊霉Gigaspora rosea的双因子试验。培养90 d后测定植株的营养生长量、渗透调节物质和叶片保护酶活性。0~5 mg/kg Cd处理下,无论接种或不接种AMF,烟草的营养生长、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叶片保护酶活性都上升。5 mg/kg Cd处理下,接种与不接种AMF的烟草各项指标均达到各处理的最高值,并显著高于0 mg/kg的对照组;Cd浓度继续升高时,烟草的营养生长、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叶片保护酶活性均下降。在0~40 mg/kg Cd浓度处理范围内,各项检测指标的总体趋势是先升后降;在相同Cd浓度处理中,接种AMF烟草,其营养生长、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叶片保护酶活性均高于不接种的烟草。结果表明:低于或等于5 mg/kg Cd浓度处理,能促进烟草的营养生长和抗重金镉毒性能力的提高,高于5 mg/kg Cd浓度处理时,Cd对烟草植株产生毒害,且随着浓度的升高毒性加重,用AMF Gigaspora rosea接种烟苗,可以减轻烟苗受Cd胁迫的毒性。
  • J Fungal Res. 2021, 19(02): 83-93. https://doi.org/10.13341/j.jfr.2020.1374
    篮状菌Talaromyces是一类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及人类活动场所的腐生真菌,它们与植物、动物和人类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篮状菌最初被当作青霉Penicillium来研究,但后来的分子种系学研究表明篮状菌与青霉差异较大,分属于不同的科。篮状菌属目前可分8个组,全球已报道该属共162种,我国已报道57种。对篮状菌属的重要性、分类系统的变更及分类学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篮状菌属新物种发现及其功能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 J Fungal Res. 2024, 22(02): 135-141. https://doi.org/10.13341/j.jfr.2022.1558
    秦岭地区生物多样性丰富,存在许多亟待开发的大型真菌资源。描述了1种来自秦岭的拟蜡伞属大型真菌新种——宁陕拟蜡伞Hygrophoropsis ningshanica。形态特征结合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该物种属于橙黄拟蜡伞复合群。该新种的主要特征:子实体呈橙黄色,菌褶延生,担孢子椭圆形至长椭圆形,大小为5.5~6.5×3.5~4.0μm,非淀粉质。进行了采自秦岭拟蜡伞新种的ITS和LSU序列系统发育分析,提供了新种的照片与描述,并讨论了新种与相似物种的鉴别特征。
  • J Fungal Res. 2022, 20(01): 65-71. https://doi.org/10.13341/j.jfr.2022.1431
    对桑黄孔菌属的分类地位进行梳理和明确,并就桑黄孔菌属内物种的化学成分种类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以“桑黄、化学成分、活性、药理作用”等为关键词,检索1960—2020年Web of Science、PubMed、中国知网和中国万方等数据库中桑黄的相关文献,总结了桑黄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检索筛选中文文献240篇,外文文献102篇,发现桑黄中含有的化学成分种类及含量丰富,药理作用广泛,包括抗肿瘤作用、抗氧化作用、抗病毒、增强免疫功能、降血糖和降尿酸作用等。通过对中药桑黄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归类整理,为深入研究桑黄及其配伍应用、开拓药用范围并明确药效机制等研究打开新思路。
  • J Fungal Res. 2017, 15(01): 21-26+32. https://doi.org/10.13341/j.jfr.2014.1704
    水肥管理是运动场草坪草养护管理的重要内容,基于丛枝菌根真菌(A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具有促进植物生长、吸收土壤水分和养分等生理生态效应,笔者提出AMF和草坪草共生体将有效减少草坪草生长过程中的水肥流失的假设。试验通过构建3种不同土砂体积比的坪床基质,种植"兰引3号"结缕草(Zoysia japonica cv.Lanyin No.3),并分别设置接种摩西管柄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Gm)或根内球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Ri)以及不接种(ck)3个处理,以探讨和评价AMF共生体在不同基质下对草坪草水分以及养分截留能力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基质是影响渗滤液的相对体积(P=0.000)以及渗滤液中硝酸根离子(P=0.000)、钾离子的总量(P=0.000)的主要因素;AMF可以减少渗滤液的相对体积以及渗滤液中硝酸根离子、钾离子的流失,但作用未达显著水平,而对渗滤液中的磷元素的总量影响极显著(P=0.000);通过基质与菌剂对磷酸根离子总量的交互效应进行简单效应分析后发现,土砂比2∶8基质下,ck的渗滤液中磷酸根离子总量极显著高于Gm(P=0.000)与Ri(P=0.000);土砂比4∶6基质下,ck也显著高于Gm(P=0.001)与Ri(P=0.025),而土砂比6∶4基质下,ck与Gm和Ri没有显著差异。综上,接种AMF能有效减少磷酸根离子的流失,而对于水分以及硝酸根离子、钾离子的流失而言,基质更显重要。故选取适当的土壤基质并辅以AMF菌剂,能够减少土壤中水分、硝酸根离子、磷酸根离子、钾离子的流失。根据本试验结果,在采用"兰引3号"结缕草作为草坪草的情况下,4∶6土砂比+AMF的组合是有效减少坪床养分流失的水肥管理策略。
  • J Fungal Res. 2020, 18(02): 74-79. https://doi.org/10.13341/j.jfr.2020.1335
    为了快速准确的鉴别冬虫夏草(Chinese cordyceps)及其混淆品,基于冬虫夏草虫体部分含有寄主昆虫和寄生菌基因组DNA,以寄主昆虫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及冬虫夏草菌rDNA ITS区设计特异引物(CC-2F/CC-2R,DCF4/R4),通过对双重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进行优化,结果成功从冬虫夏草虫体部分扩增出220 bp和146 bp 2条特异性条带,而其混淆品无目标条带或部分条带缺失。不同模板稀释倍数考察结果表明该方法灵敏度较高,对冬虫夏草样品检测具有稳定的特异性,且能够快速鉴别冬虫夏草真伪,为冬虫夏草产品质量评价的提升提供了支持。
  • J Fungal Res. 2020, 18(02): 60.
    <正>冬虫夏草是仅产自于青藏高原的我国传统珍稀名贵药用真菌,有限的自然资源和巨大的市场需求矛盾十分突出。经过几十年的科学研究,冬虫夏草生态繁育技术瓶颈取得突破,实现了产业化繁育。本专辑是继2016年《菌物学报》"冬虫夏草专刊"对这一成就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对冬虫夏草品质、加工工艺、活性组分、药理活性等进一步的总结报道。"冬虫夏草专辑"对冬虫夏草进行了系统的本草考证和相关术语的规范,为冬虫夏草正本清源提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