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st Download
  • Published in last 1 year
  • In last 2 years
  • In last 3 years
  • All
  • Most Downloaded in Recent Month
  • Most Downloaded in Recent Year
Please wait a minute...
  • Select all
    |
  • Articles
    J Jilin Agric Univ. 2022, 44(06): 647-656. https://doi.org/10.13327/j.jjlau.2022.1891
    东北黑土区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畜牧产区,40年来区域农牧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集约化农牧业生产方式下资源循环和利用效率持续下降、环境代价日趋严重,迫切需要探索和实施农业绿色发展模式。文章以东北三省为对象,通过整合分析作物种植业、畜牧养殖业、食品加工消费、生态环境质量等方面的历史变化与发展现状,评估分析区域农业绿色发展的现状与不足,发现农牧分离持续加剧、黑土质量显著下降、绿色食品产业不强等问题是目前东北黑土区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挑战。近年来,国家与区域一系列发展战略与政策规划为黑土区农业绿色发展提供了机遇,基于食物链养分流动理论与方法,提出区域农业绿色发展的优化策略与实施路径,从“农资产品-土壤管理-作物种植-畜牧养殖-产品加工-食品消费-生态环境”链条出发,以黑土地保护与绿色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目标,通过各子系统的协调耦合发展和综合管理,促进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与环境减排,推动区域农牧业发展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实现东北黑土区农业绿色转型与乡村振兴发展。
  • Articles
    J Jilin Agric Univ. 2022, 44(04): 379-385. https://doi.org/10.13327/j.jjlau.2022.1923
    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ck)是具有重要经济和文化价值的鹿科动物之一,是我国驯养的首要茸用鹿类,存栏量约为100万头,驯养历史近300年。花鹿茸是梅花鹿的主要产品之一,是名贵的动物药材,具有“生精补髓、养血益阳、强筋健骨,治一切虚损,耳聋,目暗,眩晕,虚痢”的功效,应用广泛且历史悠久。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国梅花鹿种质资源和生产技术现状与成就,文章对中国梅花鹿育成品种(品系)的遗传背景、品种特征、生产性能等方面进行综述,并探讨中国梅花鹿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途径,以期为梅花鹿产业发展谏言觐策和为同行提供参考。
  • Articles
    J Jilin Agric Univ. 2021, 43(01): 41-50. https://doi.org/10.13327/j.jjlau.2020.5511
    C2H2型锌指转录因子在植物、动物和部分真菌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其在偏肿革裥菌(Lenzites gibbosa)中的作用尚不清楚。通过对木屑处理后不同时期的偏肿革裥菌菌丝进行提取和转录组分析,为偏肿革裥菌在营养基质条件下菌丝的生长研究提供支持。运用COG、GO和KEGG数据库进行注释分析,筛选出与偏肿革裥菌生长发育相关的C2H2型锌指基因,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 Pathway富集分析以及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COG注释分析表明,C2H2型锌指蛋白差异基因大部分与复制、重组和修复功能有关。GO富集分析表明,C2H2型锌指蛋白差异基因参与了细胞过程、细胞部分和结合功能。将差异基因比对到KEGG数据库中,共得到35条注释的序列,其中4条初生代谢通路得到注释,对其进行Pathway富集分析,发现差异基因显著富集于内质网蛋白加工通路中,表明偏肿革裥菌的生长发育与内质网蛋白加工通路密切相关。在木屑诱导下,随着木屑诱导时间的延长,9406基因相对表达量呈逐渐增长的趋势,11332、7835和5947基因相对表达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11819和4346基因相对表达量呈"升-降-升"的趋势,3913和5738基因相对表达量呈"降-升-降"的趋势。此研究结果对偏肿革裥菌菌丝体生长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深入研究木质纤维降解关键基因的功能与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 Articles
    J Jilin Agric Univ. 2022, 44(04): 414-420. https://doi.org/10.13327/j.jjlau.2020.5091
    通过2年水肥一体化田间试验,在2种施肥方式(膜下滴灌,传统施肥),3种灌溉定额(0;中量1 500 m~3/hm~2;高量2 500 m~3/hm~2),3种施肥量(0;中量N 180 kg/hm~2,P_2O_580 kg/hm~2,K_2O 80 kg/hm~2;高量N240 kg/hm~2,P_2O_5120 kg/hm~2,K_2O 120 kg/hm~2)条件下,研究不同滴灌方式及施肥量对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区玉米产量,磷素吸收积累及磷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2年试验以膜下滴灌W2F2处理(高水高肥)的产量最高,2017年产量为13 587 kg/hm~2,2018年产量为12 785.9 kg/hm~2,但与W1F1(中水中肥)处理相比差异不显著。随着施肥量和灌水量的增加,磷肥利用率,磷肥偏生产力,磷肥农学效率均表现出膜下滴灌(W1F1~W2F2)>传统施肥(W0F1、W0F2),其中膜下滴灌的W1F1处理磷吸收利用效率最高,膜下滴灌比传统施肥可以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及磷素积累量、磷肥利用效率。从节水减肥的角度出发,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玉米最佳产量的施肥量初步确定为施N 180 kg/hm~2、P_2O_580 kg/hm~2和K_2O 80 kg/hm~2;最佳灌溉定额为1 500 m~3/hm~2。
  • Articles
    J Jilin Agric Univ. 2018, 40(04): 379-382. https://doi.org/10.13327/j.jjlau.2018.4623
    苏打盐碱地作为农业后备资源,其合理开发利用对区域农业和农村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种植水稻不仅是改良和利用苏打盐碱地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也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文中概述了近年来苏打盐碱地对水稻生产具有重要影响的栽培技术,讨论了当前和今后苏打盐碱地稻区的水稻栽培理论与技术的热点及深入研究的问题,旨在为苏打盐碱地开发种稻能够科学、快速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借鉴。
  • Articles
    J Jilin Agric Univ. 2019, 41(04): 414-418. https://doi.org/10.13327/j.jjlau.2018.4474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采用淀粉糊为粘合剂与秸秆粉混合制作栽培基质。通过测定栽培基质的基本性质并观察辣椒幼苗的生长状况及生理指标来确定制作基质块的适合条件。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秸秆基质的基本性能均符合栽培基质要求。处理3(T3)基质(浓度3%淀粉糊液为粘合剂)的辣椒幼苗出苗率、壮苗指数、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最高,分别为95. 07%、0. 012 9、2. 17 mg/g、217. 91μg/g,辣椒幼苗生长状况良好,生理指标更接近土壤。处理3的玉米秸秆基质有作为育苗基质应用的潜力。
  • Articles
    J Jilin Agric Univ. 2018, 40(04): 502-510. https://doi.org/10.13327/j.jjlau.2018.4566
    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对农业领域的全面普及,作为信息技术与农业领域深度融合的标志性技术——智慧农业,必将为现代农业带来革命性的技术创新。文中分析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在国内外农业领域应用的研究现状,通过案例重点阐述了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农业生产方式的新模式、农产品经营状态的新体系、农业领域管理服务的新思维,并通过大数据时代下群体智能、混合—增强智能与自主智能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方向,展望了未来农业的应用前景,为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 Articles
    J Jilin Agric Univ. 2019, 41(05): 600-606. https://doi.org/10.13327/j.jjlau.2018.3700
    试验研究了施用人参专用肥(Z)、EM菌肥(W)、树叶肥(S_1,S_2,S_3),对不同年生人参产量及皂苷含量的影响。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人参总皂苷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参单体皂苷Rg_1、Re、Rb_1。施肥条件下人参产量及皂苷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S3处理下各年生人参产量均最高,分别为1. 79,2. 13,2. 55,3. 01 kg/m~2,Z处理下3年生和6年生人参总皂苷含量最大,分别为1. 94%和4. 36%,S3处理下4年生和5年生人参总皂苷含量最大,分别为3. 04%和3. 64%。施肥后人参主根长和主根直径以3年生至4年生增长显著,人参产量各年生间均增势显著,其中施肥后3年生至4年生人参产量增幅明显高于对照。施肥对3年生至4年生人参总皂苷和单体皂苷Rb_1的积累有显著影响,对单体皂苷Rg_1+Re影响不大。施加有机树叶肥可以显著提高人参产量和皂苷含量。人参产量的变化趋势与人参主根长和主根直径的变化趋势呈正相关。施肥对3年生人参主根长及产量的影响最为显著,对3年生人参总皂苷和单体皂苷Rb_1的积累有显著影响。
  • Articles
    J Jilin Agric Univ. 2019, 41(06): 731-736. https://doi.org/10.13327/j.jjlau.2019.4395
    采用λ-Red重组技术对氯嘧磺隆降解菌——吉林克雷伯氏菌2N3的2个水解酶mhpC基因Kj-mhpC-2096和Kj-mhpC-2289分别进行了敲除,获得了2个基因的突变体,并通过PCR对敲除突变体进行了验证。在含有5 mg/L氯嘧磺隆的液体基础培养基中,对突变体的生长速度以及对氯嘧磺隆的降解能力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10 h内野生型和突变体均生长至最高浓度,ΔKj-mhpC-2096生长速度最慢,最终细胞浓度最低,野生型生长速度最快。8 h内,ΔKj-mhpC-2096和ΔKj-mhpC-2289对氯嘧磺隆的降解率明显低于野生型,在8 h之后ΔKj-mhpC-2289对氯嘧磺隆的降解率逐渐与野生型相当,最终降解率>90%,而ΔKj-mhpC-2096在将氯嘧磺隆降解至约1 mg/L后,基本停止了降解。这表明mhpC的缺失对氯嘧磺隆的降解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导致菌株对氯嘧磺隆耐受能力降低,降解率与降解速度均降低,初步证明Kj-mhpC-2096参与了氯嘧磺隆的降解。
  • Articles
    J Jilin Agric Univ. 2019, 41(04): 432-437. https://doi.org/10.13327/j.jjlau.2019.4244
    应用建立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同时测定人参中13种核苷类化合物含量的方法,研究不同施钾水平条件(1,3,6,9,12 mmol/L)下人参中核苷类化合物含量的差异。采用超声法提取,UPLC测定聚炔类化合物的含量,色谱条件为Waters HSS T3(100 mm×2. 1 mm,1. 8μm)色谱柱,以乙腈(B)-0. 01%甲酸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1~8 min,0~8%B; 8~9 min,8%~15%B; 9~10. 5 min,15%B; 10. 5~11 min,15%~0%B; 11~15 min,0%B),流速为0. 3 m L/min,检测波长为260 nm,在此条件下13种组分达到基线分离,且线性范围内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钾水平条件下人参中13种核苷类化合物的含量差异较大,核苷类化合物总含量为1 908. 74~2 527. 89μg/g,随着钾水平的提高,核苷类化合物总含量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黄嘌呤、尿苷、鸟苷、2'-脱氧鸟苷4种核苷类最为丰富,其中黄嘌呤含量随着钾浓度的升高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最高含量为324. 55μg/g;尿苷和鸟苷的含量则呈现先降低后逐渐升高的趋势,钾浓度为6 mmol/L时二者含量最低,分别为309. 97μg/g和156. 00μg/g,钾浓度为12 mmol/L时尿苷最高含量为741. 71μg/g,不施钾的对照组鸟苷的最高含量为637. 27μg/g; 2'-脱氧鸟苷的含量随着钾水平的提高呈现降低的趋势,含量为529. 53~227. 60μg/g。UPLC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可靠、重复性高,可用于人参中核苷类化合物含量的测定。不同施钾水平条件下人参中核苷类化合物含量的差异较大,可为人参生产中钾肥的使用提供依据。
  • Articles
    J Jilin Agric Univ. 2019, 41(05): 563-568. https://doi.org/10.13327/j.jjlau.2019.4592
    以文冠果腋芽、幼茎及嫩叶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激素及浓度组合对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的影响,并通过形态学和组织细胞学观察不同类型愈伤组织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3种外植体均能诱导出愈伤组织,其中腋芽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达86. 67%,最佳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WPM+2,4-D 1. 0 mg/L+NAA 1. 5 mg/L+6-BA 0. 25 mg/L;最佳芽分化培养基为WPM+NAA 0. 2 mg/L+6-BA 1. 0 mg/L,芽分化率最高,达40%;生根培养为1/2WPM+IBA 0. 5 mg/L+NAA 0. 5 mg/L,诱导出的根系粗壮且须根丰富。通过表型特征可将诱导出的愈伤组织分为4类:乳白色愈伤组织、浅黄色愈伤组织、黄褐色愈伤组织及白色愈伤组织。电镜观察发现,乳白色和浅黄色愈伤组织细胞质浓厚,细胞核大,核仁明显,具有多个分散的液泡,细胞器丰富,为胚性愈伤组织;而黄褐色及白色愈伤组织液泡巨大且基本无其他内含物,为非胚性愈伤组织。
  • Articles
    J Jilin Agric Univ. 2019, 41(06): 713-718. https://doi.org/10.13327/j.jjlau.2019.5030
    通过土培和油菜盆栽试验研究了1株氧化木糖无色杆菌LAX2对Cu、Zn、Pb和Cd复合污染菜地土壤的修复作用。结果表明:菌株LAX2的发酵液对土壤中有效态Cu、Zn、Pb和Cd具有较强的固定作用,加入发酵液后能够快速固定土壤中的Cu、Zn、Pb和Cd,培养30 d后有效态Cu、Zn、Pb和Cd含量分别下降了87. 4%、68. 1%、86. 8%和89. 2%。油菜盆栽试验表明,在整个植物生长期内,菌株LAX2能固定土壤中有效态Cu、Zn、Pb和Cd,使其有效态含量分别下降了65. 4%、61. 8%、62. 1%和55. 3%;油菜可食部Cu、Zn、Pb和Cd的含量分别降低了42. 1%、34. 8%、46. 4%和30. 8%;油菜根中Cu、Zn、Pb和Cd的含量分别降低了58. 6%、47. 4%、53. 3%和39. 1%。这说明,菌株LAX2可通过生物矿化作用同时固定菜田土壤中共存的Cu、Zn、Pb和Cd,从而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减少植物根部对重金属的吸收及重金属在可食部的积累,在重金属复合污染菜田土壤修复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Articles
    J Jilin Agric Univ. 2019, 41(04): 477-482. https://doi.org/10.13327/j.jjlau.2018.4233
    为了解H9N2亚型流感毒株的变异及跨种间传播机制,通过基因序列测定和固相酶联试验对2016—2017年吉林地区的8株H9N2亚型流感病毒野鸟分离株的HA氨基酸序列及HA的受体结合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8株病毒均具有与人型受体和禽型受体结合特性,其中3株病毒HA的226位氨基酸为L,病毒则偏嗜结合6'SL即人型受体,其余5株病毒HA的226位氨基酸为Q,病毒偏嗜结合3'SL即禽型受体,这暗示着H9N2亚型病毒存在着感染人的潜能,因此应密切监测野鸟H9N2亚型流感病毒的流行特征,为动物及人间流感的防控提供参考。
  • Articles
    J Jilin Agric Univ. 2021, 43(03): 349-354. https://doi.org/10.13327/j.jjlau.2020.5662
    运用协同戊巴比妥钠模型研究人参加工品"鲜人参膏"(Fresh ginseng paste, FGP)对小鼠睡眠的促进作用。观察小鼠睡眠潜伏期及睡眠时长,并检测小鼠血清中五羟色胺(5-HT)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评价小鼠睡眠状况;通过H&E染色法观察小鼠海马体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表明:与戊巴比妥钠组比,FGP协同戊巴比妥钠组小鼠的睡眠潜伏期显著缩短(P<0.05),而睡眠时长显著延长,FGP(400 mg/kg)效果最佳。与正常对照组比,戊巴比妥钠组与给药组小鼠的5-HT与NOS含量显著提升(P<0.05);与戊巴比妥钠组相比,FGP给药组小鼠的5-HT与NOS含量显著提升(P<0.05)。此外,FGP在协同戊巴比妥钠增强镇静安神作用的基础上,降低了戊巴比妥钠对小鼠中枢神经的副作用。因此,FGP具有显著的镇静安神作用,可显著延长小鼠的睡眠时长。
  • Articles
    J Jilin Agric Univ. 2022, 44(04): 444-449. https://doi.org/10.13327/j.jjlau.2021.1190
    试验从筛查到的大型猪和小型猪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基因胞外域编码区上的4个同义突变形成的2种单倍型入手,分析不同猪种IGF-1R的2种单倍型是否影响其转录和翻译。通过构建包含IGF-1R 2种单倍型的表达载体(大型猪组命名为LP组,小型猪组命名为BM组),利用qRT-PCR和Western blot,在转录和翻译水平上分析大型猪和小型猪IGF-1R的2种单倍型对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LP组的IGF-1R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BM组(P<0.01);进一步检测发现,与LP组相比,BM组的IGF-1R蛋白质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大型猪和小型猪IGF-1R胞外域编码区2种单倍型在转录和翻译水平影响基因表达,进而可能调控动物的生长发育,为进一步研究小型猪形成机制提供数据。
  • Articles
    J Jilin Agric Univ. 2018, 40(04): 517-523. https://doi.org/10.13327/j.jjlau.2018.4550
    玉米高库存使吉林省成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区域,面临着"一粮独大,牧业乏精,特产欠优,杂粮粗放,加工不深"5个方面结构不优的问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确立"市场导向、稳粮优粮、农民增收、提质增效、协调互动、绿色发展"6项原则。在区域布局调整框架上,东部山区突出"弱粮强特",中部地区突出"优粮",西部地区突出"扩饲增杂"。在农林牧渔结构调整框架上,重点突出农牧结构优化,确立"农牧结合,以牧稳粮,以农优牧"的思路。在"三产"融合发展的构架上,坚持"以工强农,以商兴农,三产联动"的思路。在路径选择上,深化制度改革、净化农业产能、提高产品品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效率、促进转型升级。
  • Articles
    J Jilin Agric Univ. 2017, 39(05): 534-538. https://doi.org/10.13327/j.jjlau.2017.3177
    为了明确秋季经自然低温驯化后北方种群越冬代异色瓢虫是否滞育,室内条件下测定了越冬代异色瓢虫吉林和北京种群的取食及繁殖特性。结果表明:试验前对异色瓢虫喂饲豌豆蚜、20%蜂蜜水或清水3 d,两种群各处理每对异色瓢虫在饲喂蚜虫当日即可取食,且随饲喂天数的增加,各处理均保持较高的取食量,试验周期(20 d)内两种群各处理每对异色瓢虫取食蚜虫总量均超过4 000头,种群内各处理逐日取食量和总取食量均无显著差异;连续饲喂20 d,两种群异色瓢虫均可正常繁殖,吉林种群各处理雌虫产卵前期(12.1~12.5 d)均略长于北京种群(11.0~11.4 d),而平均单雌产卵总量(292.6~317.2粒)略低于北京种群(331.9~355.8粒),但均无显著性差异。这可以从生物学角度来判断北方秋季野外采集的越冬代异色瓢虫均未滞育。
  • Articles
    J Jilin Agric Univ. 2017, 39(04): 500-504. https://doi.org/10.13327/j.jjlau.2017.3476
    按照Reid、Non-Reid、Dom及其构成的三角型杂种优势模式,构建基础群体,采用DH育种技术于2015年育成玉米新品种"吉农玉833"。该品种在吉林省2013—2014年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13 724.0 kg/hm~2,比对照品种"郑单958"增产10.5%。2014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2 278.0 kg/hm~2,比对照品种"郑单958"增产8.1%。2015年3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的育成进一步证明了适于当地的杂种优势模式理论原则,以及DH育种技术的成熟。
  • Articles
    J Jilin Agric Univ. 2017, 39(03): 299-305. https://doi.org/10.13327/j.jjlau.2017.2986
    通过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对吉林省洮南市的药用植物(菌物)资源进行了为期2年的实地调查研究。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和样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获取相关资料,了解当地野生药物资源情况,对其药用植物(菌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并对如何开发利用中药资源提出了建议。本次野外调查研究共采集鉴定出洮南市野生药用植物49科170种,药用真菌9科18种。增加了药用植物63种,并首次对洮南市的药用真菌种类进行了记录。
  • Articles
    J Jilin Agric Univ. 2017, 39(03): 292-298+312. https://doi.org/10.13327/j.jjlau.2016.3416
    昆虫具有极其敏锐的味觉感受系统,昆虫的味觉系统对其取食选择、交配和产卵等多种行为反应起到重要的作用。荔枝椿平腹小蜂(Anastatus japonicus)作为膜翅目中一种重要的寄生蜂,具有防治荔枝椿象的作用。研究对荔枝椿平腹小蜂触角进行转录组测序,从数据库进行筛选鉴定得到5个味觉受体基因。借助RT-PCR对荔枝椿平腹小蜂的雌性触角、雄性触角、胸、腹和腿部味觉受体的表达量进行比较,发现Ajap GR58,Ajap GR49和Ajap GR64f在成虫的各组织部位表达量一致并均较低,而Ajap GR38和Ajap GR2的表达量相对较高,同时,Ajap GR38只在雌性触角以及胸部特异性表达,Ajap GR2则是在雌性触角、雄性触角、胸部和腹部均有表达,而腿部却不表达。通过系统发育树可以看出,Ajap GR58和Ajap GR49同源,与DmelGR33a,Dmel GR43a聚在一起,Ajap GR38与Dmel GR28同源,与Dmel GR66a聚在一起,说明Ajap GR58、Ajap GR49以及Ajap GR38处于苦味受体家族中,可能也行使苦味感知功能。Ajap GR64f与Dme GRl5,DmelGR64f同源并与Dmel GR64a聚在一起,同时,Ajap GR2与Dmel GR64a,Dmel GR64b,Dmel GR64c,Dmel GR64f以及Dmel GR5所形成的一类并聚在一起,说明Ajap GR64f和Ajap GR2处于甜味受体家族中,可能也行使甜味感知功能。
  • Articles
    J Jilin Agric Univ. 2018, 40(03): 290-298. https://doi.org/10.13327/j.jjlau.2018.3810
    磷矿资源日渐枯竭和土壤无效磷素的活化是资源学和肥料学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为了活化土壤磷库资源,解决磷肥大量使用所产生的面源污染问题,采用鉴别培养基从玉米根际土壤中筛选具有防病促生活性的溶磷聚磷菌;采用正交试验,从碳源、氮源及p H 3个方面对溶磷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理化和分子鉴定结果显示,分离获得的溶磷菌为Bucillus aryabhattai,命名为XF1;正交试验优化溶磷最佳条件是葡萄糖为碳源,硫酸铵为氮源,p H 5条件下溶磷量最高,达到891.6 mg/L;菌株XF1对Ca_3(PO_4)_2、Al3(PO_4)_2、FePO_4和磷矿粉均有溶解能力;镜检证明菌株XF1内含有poly-P,聚磷率达到21.93%;菌株XF1可产铁载体,抑制人参根腐、返魂草黑斑、禾谷镰孢、串珠镰孢生长;可产吲哚乙酸(IAA),在含色氨酸的培养液中,IAA的浓度达到86.31 mg/L;包裹菌株XF1的玉米种子生长平均株高2.67 cm,平均根长6.5 cm,平均须根数13个,均高于对照。菌株XF1具有较好的溶磷聚磷能力,兼具抗病促生活性,在微生物肥料的开发方面有潜在应用价值。
  • Articles
    J Jilin Agric Univ. 2017, 39(06): 675-682. https://doi.org/10.13327/j.jjlau.2017.3064
    采用富集筛选法,以精氨酸为唯一氮源从羊草根际土壤中筛选出具有产多胺活力的菌株ccx5,探索产多胺细菌ccx5对植物生长的作用机制。以黄瓜为材料,采用营养液沙培的方法,研究了产多胺细菌ccx5对NaCl胁迫下的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aCl的胁迫下,黄瓜幼苗的生长明显受到了抑制,且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减少、丙二醛含量升高,抗氧化酶活性显著提高。而接种了产多胺菌ccx5的试验组的黄瓜幼苗的生长抑制得到缓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明显高于NaCl处理组,但丙二醛含量有所降低。试验表明在NaCl胁迫下,产多胺细菌ccx5影响了植物的代谢过程,提高了黄瓜幼苗对盐胁迫的抗性。
  • Information
    J Jilin Agric Univ. 2019, 41(02): 124-253.
    <正>1研究团队概况吉林农业大学水稻育种与生理创新团队育成水稻新品种——吉农大521,于2018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予以推广。该创新团队成员8人。其中,凌凤楼,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吉林农业大学水稻所所长,研究方向为水稻育种与新品种应用开发;张治安,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作物生理与高产高效栽培理论和技术;武志海,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水稻高效栽培与生理生态;陈展宇,副教授,
  • Information
    J Jilin Agric Univ. 2019, 41(06): 628-757.
    <正>1研究团队概况玉米遗传育种创新团队成员7人。其中,赵仁贵,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特用玉米遗传育种;蔚荣海,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鲜食玉米遗传育种;包和平,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爆裂玉米遗传育种;贾恩吉,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玉米遗传育种;李继竹,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玉米遗传育种;赵欣欣,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玉米杂种优势机理及分子表观遗传;王奇,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玉米优质高效生产技术集成与新品种示范推广。团队先后主持完成了
  • Articles
    J Jilin Agric Univ. 2020, 42(02): 148-153. https://doi.org/10.13327/j.jjlau.2020.4499
    采用水蒸气蒸馏提取法和乙醚回流提取法,对粗毛纤孔菌中的挥发油进行提取。经GC-MS检测,水蒸气蒸馏提取法获得的挥发油经GC-MS检测到35种化合物,鉴定31种化合物,乙醚回流提取法获得的挥发油经GC-MS检测到9种化合物,鉴定5种化合物。对不同提取方法获得的挥发油进行抑菌活性和抗氧化活性检查。结果表明:水蒸气蒸馏提取法得到的挥发油能够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和黑曲霉;乙醚回流提取法获得的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有明显抑制作用,但对白色念珠菌和黑曲霉无明显抑制作用。2种提取方法所得挥发油对大肠埃希氏菌均无抑制作用。水蒸气蒸馏提取法获得的挥发油,在组成成分和抑菌活性方面都明显优于乙醚回流提取法获得的挥发油,而乙醚回流提取法获得的挥发油对·OH,DPPH·,O~-_2·的清除效果明显优于水蒸气蒸馏提取法获得的挥发油。
  • Articles
    J Jilin Agric Univ. 2021, 43(04): 456-462. https://doi.org/10.13327/j.jjlau.2021.4359
    以钻井泥浆(N)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玉米秸秆加入量对土壤酶活性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钻井泥浆含量>30%时,土壤全盐量在1.13~1.38 g/kg,属于轻度盐碱化;随着秸秆(J)加入量的增加,土壤pH、全盐量均在下降,当土壤中钻井泥浆含量为50%时,添加5%秸秆(J5N50)处理的pH比未添加秸秆(J0N50)处理下降了1.37,全盐量下降相对较小。秸秆加入量增加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J5N50的有机碳含量达到24.09 g/kg,比J0N50增加了48.31%。随着秸秆加入量的增加土壤中3种酶活性均增强,3种酶的活性与土壤全磷、全氮、速效磷和碱解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pH和全盐量呈负相关,说明3种土壤酶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规律;3种土壤酶与土壤有机碳含量无显著相关关系。
  • Articles
    J Jilin Agric Univ. 2022, 44(03): 253-268. https://doi.org/10.13327/j.jjlau.2021.1477
    根据智利(Chile)蓝莓协会发布的2020—2021南半球蓝莓年度报告数据,总结分析了南半球蓝莓鲜果历年出口量、出口地区、出口时期和出口市场价格情况。旨在为我国蓝莓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 Articles
    J Jilin Agric Univ. 2022, 44(03): 275-285. https://doi.org/10.13327/j.jjlau.2021.1070
    以桤叶唐棣(Amelanchier alnifolia)组培苗为材料,对其茎尖小滴玻璃化超低温保存方法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用11份桤叶唐棣种质资源验证了所建立的超低温保存规程的广谱性。结果表明:从苗龄30 d的组培苗上剪取带顶芽的茎段(长约0.5 cm),用继代培养基(MS+1.0 mg/L 6-BA+35 g/L蔗糖+7 g/L琼脂,SSM)低温炼苗14 d(4℃,黑暗),将剥取的茎尖(长1.5~2 mm)依次在预培养基(MS+0.3 mol/L蔗糖+7 g/L琼脂)预培养1 d[(25±2)℃,黑暗],在室温下用加载液(MS+2.0 mol/L甘油+0.4 mol/L蔗糖)处理20 min,在0℃用植物玻璃化溶液PVS2(MS+300 g/L甘油+150 g/L乙二醇+150 g/L二甲基亚砜+0.4 mol/L蔗糖)处理40 min,转至铝箔条上由PVS2溶液制成的4.5μL小滴(0℃)中,并迅速浸入液氮10 min,装入冷冻管后在液氮中保存1 h。从液氮中取出的材料立即在卸载液(MS+1.2 mol/L蔗糖)中解冻和卸载20 min(室温),茎尖转至SSM上暗培养3 d[(25±2)℃,黑暗],之后在正常温光条件下再生培养,获得最高的存活率和再生率分别为71.67%和68.33%,11份种质资源的平均再生率为50.92%。该研究首次报道了桤叶唐棣种质资源的小滴玻璃化超低温保存规程。
  • Articles
    J Jilin Agric Univ. 2023, 45(01): 36-41. https://doi.org/10.13327/j.jjlau.2022.5822
    选用产地为吉林省通化市、辽宁省桓仁满族自治县境内的野山参样品各36支和产地为吉林省通化市、辽宁省桓仁满族自治县、黑龙江省伊春市的园参样品各120支,应用碳纤维探头Fourier变换近红外光谱仪分别无损采集近红外光谱图,结合化学计量学软件,对不同地区的人参样品进行81行,5 901列矩阵的高维计算,建立相应的野山参、园参的产地模型,并应用已知产地的样品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对吉林省通化市和辽宁省桓仁满族自治县的野山参样品的识别率分别为95%和98%,对吉林省通化市、辽宁省桓仁满族自治县和黑龙江省伊春市的园参样品的识别率分别为98%、97%和94%。可见,建立的野山参产地溯源模型和园参产地溯源模型基本达到了对野山参样品和园参样品进行产地溯源的目的。
  • Information
    J Jilin Agric Univ. 2023, 45(06): 636-636.
    <正>一、学科基本情况吉林农业大学中药学学科前身是1958年原国家医药管理局在吉林农业大学首创的药用植物专业,是首个设立在农业院校的中药学一级博士授权学科。1984年开始招收药用植物学硕士研究生,1993年招收药用植物博士研究生,2018年获批中药学一级博士授权,2019年设立中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
  • Articles
    J Jilin Agric Univ. 2024, 46(01): 17-27. https://doi.org/10.13327/j.jjlau.2021.1219
    为研究大豆在不同发育时期的不同组织、不同非生物胁迫下稳定表达的最适内参基因,以大豆“JN28”V1时期的根、茎、叶,R3、R4时期的豆荚,R5、R8时期的子粒,干旱、低温、盐、脱落酸(ABA)胁迫下的根和叶共15个样本为试验材料。选择8个候选内参基因(Actin,β-actin,CYP2,EF1-α,Fbox,GAPDH,TUB4,18SrRNA)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并分析8个候选内参基因表达的稳定性。利用geNorm、NormFinder、BestKeeper软件分析后,再经过RefFinder计算筛选出合适的内参基因。结果表明:4个软件的分析结果不同,以RefFinder综合分析结果显示,V1期的根和叶、R3期的豆荚、ABA胁迫下的根,最适的内参基因为Actin;V1期的茎、R4期的豆荚、R8期的子粒,最适内参基因为EF1-α;R5期的子粒、干旱胁迫下的叶,最适内参基因为Fbox;干旱胁迫下的根,最适的内参基因为CYP2;盐胁迫的根、ABA胁迫下的叶,最适内参基因为18SrRNA;低温胁迫下的叶,最适内参基因为β-actin;低温胁迫下的根,最适内参基因为EF1-α和18SrRNA;盐胁迫下的叶,最适内参基因为β-actin和18SrRNA。4个软件在全部组织及全部胁迫中综合分析结果均一致,在全部组织中最适内参基因为Actin,全部胁迫中最适内参基因为EF1-α。
  • Articles
    J Jilin Agric Univ. 2017, 39(05): 527-533. https://doi.org/10.13327/j.jjlau.2016.3212
    利用农杆菌介导的子叶节遗传转化体系,将Cry1Ac/Ab融合抗虫基因表达载体导入栽培大豆品种GP03-8-23中,通过Cry1Ac/Ab融合基因在大豆中的表达,获得了抗虫转基因大豆新材料。试验共转化子叶节外植体1 540个,再生转化苗经PCR、Southern杂交和Bar试纸条检测,获得85株阳性转基因植株,平均转化率为5.47%。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RT-PCR)检测了目标基因在转基因大豆不同株系及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结果表明:不同转基因株系表达量存在显著差异,目标基因在大豆根、茎、叶、子粒中均有表达,在叶中的表达量最高,根中的表达量较高,茎和子粒中的表达量最低。经室内抗食叶性害虫离体鉴定,获得抗虫性较好的T1代转Cry1Ac/Ab基因大豆材料,其中1份表现为高抗,抗虫性显著优于对照,可为培育抗虫大豆新品系提供新的种质材料。
  • Articles
    J Jilin Agric Univ. 2017, 39(05): 524-526. https://doi.org/10.13327/j.jjlau.2016.3251
    为探索稻曲球不同储存时期的稻曲病菌分离最佳方法,采用新鲜稻曲球和储存7个月的稻曲球为材料,分别采取厚垣孢子悬液法和组织块分离法进行稻曲病菌的分离。结果表明:新鲜稻曲球厚垣孢子悬液法分离成功率最高达95.1%,且黄色厚垣孢子分离成功率高于墨绿色的老熟厚垣孢子;组织块分离法分离成功率最高为9.7%。储存7个月的稻曲球采用厚垣孢子悬液法分离成功率为0,改进后的组织块分离法分离成功率最高达55.1%,升汞消毒时间40 s为最佳。
  • Articles
    J Jilin Agric Univ. 2017, 39(04): 494-499. https://doi.org/10.13327/j.jjlau.2017.3265
    运用Malmquist指数方法,分析了1985—2014年玉米主产省玉米生产投入和产出数据,并对玉米生产的全要素生产效率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自1985年以来,玉米全要素生产效率总体呈现增长趋势,且增长幅度不大,以2006年为拐点,起初主要依赖于技术进步率,而后主要依赖于技术效率;陕西等9个省份的全要素生产效率处于负增长状态;利用变异系数对玉米主产省玉米生产效率进行σ收敛分析,结果表明,玉米生产效率具有σ收敛特征。要想提高玉米的生产效率,就应该注重玉米生产的内涵发展,适当缩小玉米种植区域,加快关键技术的推广,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
  • Articles
    J Jilin Agric Univ. 2017, 39(02): 210-213. https://doi.org/10.13327/j.jjlau.2017.3533
    猪链球菌的致病力与其合成或分泌的各种毒力因子密切相关,其中猪链球菌溶血素(SLY)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脑膜炎等感染。因此筛选SLY抑制剂对于猪链球菌感染具有一定的意义。试验通过溶血试验和生长曲线测定等研究发现,较低浓度药桑提取物对猪链球菌生长几乎无影响,但可显著抑制猪链球菌溶血素介导的溶血活性。在猪链球菌与宿主细胞共培养体系内加入药桑提取物可明显抑制细菌穿透上皮细胞屏障及其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结果表明:药桑提取物通过抑制SLY活性可体外降低猪链球菌毒力,是一种潜在的抗猪链球菌感染的先导复合物。
  • Articles
    J Jilin Agric Univ. 2017, 39(02): 243-249. https://doi.org/10.13327/j.jjlau.2016.2823
    比较8种大孔吸附树脂对荭草花旗松素的静态吸附和解吸效果,优化最佳树脂分离纯化荭草花旗松素的工艺技术参数。结果表明:AB-8树脂对荭草花旗松素的吸附和解吸性能较好,对于浓度1.803 mg/mL的花旗松素提取液,AB-8树脂的静态吸附率为61.02%,解吸率94.60%,回收率57.72%;AB-8树脂分离纯化荭草花旗松素的动态吸附和解吸的最佳条件为上柱液浓度1 mg/mL、上柱液流速1 mL/min、洗脱液乙醇的体积分数75%、洗脱液流速1 mL/min、洗脱液用量100 mL;此条件下荭草花旗松素回收率为54.18%,纯度为74.51%。
  • Articles
    J Jilin Agric Univ. 2018, 40(04): 463-470. https://doi.org/10.13327/j.jjlau.2018.4595
    硬骨鱼具有黏膜表面相关的适应性免疫系统,且适应性免疫应答可发生在硬骨鱼不同的黏膜表面位点,硬骨鱼特异性免疫球蛋白Ig T/Z与多聚体免疫球蛋白受体(p IgR)在黏膜免疫应答中发挥关键作用。文章结合国内外黏膜免疫的研究成果,介绍了鱼类黏膜免疫系统的构成,重点阐述了黏膜适应性免疫机制,为硬骨鱼类黏膜免疫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 Articles
    J Jilin Agric Univ. 2019, 41(01): 108-114. https://doi.org/10.13327/j.jjlau.2018.4362
    结合酶法测定了104份甜玉米种质总多糖和淀粉的含量,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仪采集了相应的光谱信息,分别建立了甜玉米完整种子的总多糖和淀粉含量的近红外光谱定标模型。结果表明:最优光谱处理方式总多糖的为标准正常化+去散射处理,淀粉的为标准多元散射校正;最优的导数处理总多糖的为3阶导数,淀粉的为2阶导数。总多糖和淀粉定标模型的交互验证相关系数分别为0.680和0.734,交互验证标准偏差分别为2.537和2.406;外部验证集总多糖和淀粉的预测相关系数分别为0.834和0.783,说明所建立的总多糖和淀粉的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可应用于甜玉米种质资源筛选。
  • Articles
    J Jilin Agric Univ. 2019, 41(03): 316-323. https://doi.org/10.13327/j.jjlau.2019.4723
    bHLH是真核生物中一类编码转录调控因子的基因家族,在植物生长发育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通过对西洋参根、叶、花蕾样品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其中的bHLH家族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筛选到的基因进行表达模式、蛋白结构、细胞定位及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从西洋参转录组中共鉴定得到62个西洋参bHLH家族基因,这些bHLH在根、叶、花蕾中具有4种表达模式。西洋参bHLH亚细胞定位预测主要在细胞核内,所有表达产物均包含HLH结构域。进化分析显示,西洋参中62个bHLH基因可分为18个亚类,其中第Ⅺ亚族中包含最多的bHLH成员,共包含11个bHLH蛋白;第Ⅲf、Ⅳa、Ⅲ(a+c)、Ⅰb(2)、Orphans、Ⅳb亚族中的成员数量均为1个,其他亚族为2~9个。
  • Articles
    J Jilin Agric Univ. 2019, 41(03): 274-279. https://doi.org/10.13327/j.jjlau.2019.5093
    为探究舞毒蛾幼虫对酸碱饲料胁迫的响应机制,采用不同酸碱度磷酸缓冲液(PBS6、PBS7、PBS8)配制饲料,对4龄舞毒蛾幼虫进行饲喂处理。测定分析了舞毒蛾幼虫的营养取食指标、营养成分含量及总抗氧化力。以蒸馏水配制的饲料作为对照。结果表明:饲料酸碱度可以抑制舞毒蛾幼虫取食量、粪便量、体重增长量及同化率;饲料酸碱性对碳水化合物含量和脂质含量均有显著抑制作用;而对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海藻糖含量无显著性影响,酸碱饲料胁迫可以提高舞毒蛾幼虫总抗氧化力。在酸碱胁迫条件下,碳水化合物和脂质含量呈下降趋势,此而总抗氧化力呈上升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