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st Read
  • Published in last 1 year
  • In last 2 years
  • In last 3 years
  • All

Please wait a minute...
  • Select all
    |
  • Wang Jing, Liu Chaozi, Wang Ming, Lian Sumei, Gao Xin
    China Cotton. 2023, 50(12): 42-46.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077
    棉花的品质受产地环境条件影响较大,且不同产地棉花的进口关税存在差异,致使我国进口原棉产地欺诈现象屡见不鲜。为了维护国家及进出口企业利益,亟待寻找合适的方法对棉花产地进行鉴别。目前农产品的多种产地溯源技术较为成熟,然而在棉花原产地溯源中的实际应用还较少。对同位素质谱分析技术、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化学计量学分析等目前国内外产地溯源主流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其在棉花产地溯源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棉花产地鉴别技术的发展提供思路。
  • Zhai Xueling
    China Cotton. 2023, 50(12): 53-54.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83
    棉花生产;种植面积;生产监测;皮棉总产;单产;籽棉价格
  • Economic Research Office of the National Cotton Industry Technology System
    China Cotton. 2024, 51(4): 56-57. https://doi.org/10.11963/cc20240057
  • Qiao Dan, Bai Bingnan, Ge Qun, Liu Xiaofang, Luan Yujuan, Niu Hao, Gong Juwu, Gong Wankui, Yan Haoliang, Li Junwen, Liu Aiying, Shi Yuzhen, Elsamman Elameer, Chen Quanjia , Yuan Youlu
    China Cotton. 2024, 51(4): 25-34.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66
    棉籽是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生物产量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棉籽大小影响种子的生长发育,最终影响籽棉产量。为发掘控制棉籽大小的遗传位点和候选基因,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培育的陆地棉ZR014121和EZ60为亲本构建了200个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 RIL)的群体,在2年2个地点(河南省安阳县、河北省威县)对棉籽粒长、粒宽、籽粒面积、籽粒周长、籽粒圆度和籽指这6个棉籽大小相关性状进行表型鉴定,结合液相芯片基因分型RIL群体得到的高质量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数据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挖掘控制相关性状的数量性状核苷酸(quantitative trait nucleotide, QTN)位点并筛选候选基因。结果发现:在4个环境下,6个棉籽大小性状的表型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除籽粒圆度外,其他性状均呈显著正相关,且在RIL群体中存在丰富的表型变异,变异系数范围为3.46%~10.82%。GWAS共检测到47个与6个棉籽性状关联的SNP位点,分布于21条染色体上,其中有8个SNP位点在2个或2个以上环境中能被稳定检测。通过分析置信区间内基因的功能和转录组表达数据,初步推测Gh_D05G1018Gh_A10G1731为控制棉籽生长发育的候选基因。这些研究结果为棉籽大小相关性状的遗传改良奠定基础。
  • Shan Ying, Liu Yanzhen, Shen Dan, Wang Zisheng
    China Cotton. 2023, 50(12): 32-37.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073
    根据2010―2022 年辽宁省审定的27 个辽棉系列品种区域试验结果,对其生物学性状、产量、纤维品质、抗病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0―2022 年辽宁省审定的辽棉系列品种的早熟性和抗病性优势突出,纤维品质普遍提升。建议育种者拓宽种质资源,培育出产量更高、纤维品质更优的早熟抗病棉花品种以满足当前生产需求。
  • Zhao Yunyun, Nasir Muhammad, Gao Xueke, Luo Junyu, Zhang Yinbao, Liu Jun, Zhang Wenbin, Wang Dong, Chen Liangliang, Zhang Kaixin, Cui Jinjie
    China Cotton. 2024, 51(2): 10-15.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11
    为了解星豹蛛(Pardosa astrigera)的繁殖过程、形态特性、发育动态和捕食行为,明确棉田星豹蛛形态特征及其捕食黑腹果蝇行为,在室内饲养条件下观察了其产卵孵化过程,对不同生长阶段幼蛛以及雌雄成蛛的形态、体质量进行测定,并观测其捕食黑腹果蝇的能力。结果表明:星豹蛛每个卵囊中平均孵化出的幼蛛为45头,一生可孵化出180头幼蛛;从幼蛛到成蛛时期,头胸部背侧的T形带是识别星豹蛛的典型特征;雌性和雄性成蛛的体长分别为7.02 mm和6.04 mm,体质量分别为32.33 mg和29.08 mg,不同生长阶段的体质量存在显著差异;从5龄至成蛛时期,24 h内星豹蛛对黑腹果蝇的捕食数量显著增加,且雌性星豹蛛的捕食能力高于雄蛛。这些结果对于深入认识游猎型蜘蛛、保护和利用天敌蜘蛛资源、利用星豹蛛等游猎型蜘蛛防治农林有害生物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Wang Qiongshan, Xia Songbo, Wang Xiaogang, Zhang Youchang, Feng Changhui, Zhang Jiaohai, Qin Hongde, Zhong Tao, Bie Shu
    China Cotton. 2023, 50(12): 55-59.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082
    集中成铃是棉花机械化采收的核心基础。实现成铃高峰期与光温富能期同步,是提高棉花产量、改善纤维品质和提高种植效益的根本途径。通过调控关键栽培技术,如筛选棉花品种、深松土壤扩库增容、适期播种一播全苗、苗期控氮控旺提弱、全生育期养分要素肥于盛蕾期一次性施用、按主茎日增长量进行精准化学调控、重施叶面肥、及时打顶、喷施催熟剂和脱叶剂等,可明显促进机采棉的集中成铃。应用机采棉集中成铃调控技术,可使铃聚度(光温富能期结铃数占全生育期总结铃数的比例)在80%以上,优质铃数和铃重明显增加,实现长江流域棉区机采棉大面积生产、收获、加工等全生产链示范的成功。介绍了机采棉集中成铃调控技术要点,为该技术在长江流域棉区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 Wang Huijun, Lu Chao
    China Cotton. 2024, 51(1): 39-42.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056
    长绒棉作为新疆阿克苏地区棉花产业极具特色的一部分和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支柱,近年却存在种植面积和产量不断下降的情况。 为明确近年来阿克苏长绒棉的纤维品质,推进长绒棉发展,以阿克苏地区 2019―2021 年度(起止时间为当年 9 月 1 日至次年 8 月 31 日)长绒棉的纤维品质指标数据为基础,整理分析了长绒棉品质变化情况。 结果显示,2019―2021 年度阿克苏地区长绒棉除品级有所下降外,其余指标均较为稳定,长度级优势较为明显,质量指标整体较好,能够满足纺织企业对于高端纺织品的原料要求。 为促使阿克苏地区长绒棉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出尽快出台政策扶持、加大长绒棉育种科研力度、开展长绒棉质量监测工作和健全长绒棉机采配套工艺的建议。
  • Zhao Xia, Li Maochun, Li Ping, Liu Hairong
    China Cotton. 2023, 50(12): 70-73.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067
    依据2021 年新疆阿克苏地区棉花减产的实际情况,对当年棉花生育期间(4-10 月)的气象条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低温、阴雨和极端灾害性天气是造成棉花生长发育推迟,产量和品质下降的主要气象原因。并针对不同的气象灾害,提出相应的综合防御和补救措施,为推进棉花高质量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准确、及时、优质高效的气象服务保障。
  • Yu Lingya, Guo Dong, Cao Xiufen, Chang Huihong, Cao Zeng, Li Peiling, Zhu Junsheng
    China Cotton. 2023, 50(12): 1-5.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084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山东棉花种植面积逐年减少,棉花病虫发生为害情况随之有了新的变化,对产业发展及病虫害科学防控提出了更高要求。 因此,总结了 2013―2022 年山东省棉花病虫害发生与防控情况,分析了病虫害发生特点,并概括了棉花病虫绿色防控措施。
  • Liu Guoping, Li Weiliang, Xu Minghai, Maimaitirexiati Muheta’er
    China Cotton. 2024, 51(4): 49-51.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35
    喀什地区是新疆南疆主要植棉区,棉花产量在新疆地市中居第2位。当地棉花主要是在盐碱地种植,不与粮争地,形成了很好的粮棉互补的局面。传统的盐碱地植棉通常采取大水压盐后播种再覆膜的技术,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对于南疆严重缺水的地区是不可持续的。探讨了喀什地区盐碱地棉花干播湿出水肥高效运筹管理技术,真正实现水肥一体化与节水灌溉的高效结合,为南疆乃至西北干旱地区盐碱地高效种植模式建立提供参考。
  • Guo Shijie, Bai Hongyan, Zhang Dongfeng, Yang Jinxia, Feng Zili, Feng Hongjie, Wei Feng, Zhou Jinglong, Zhao Lihong, Zhu Heqin, Mao Pengzhi, Zhang Yalin
    China Cotton. 2024, 51(4): 35-40.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13
    本团队开展了48株枯草芽孢杆菌对棉花黄萎病防治效果评测,筛选出对棉花黄萎病防治效果良好、具有促进棉花生长作用的Bacillus subtilis EBS03。本研究以EBS03菌株为研究对象,利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对培养基成分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充分发挥EBS03菌株生长潜力。通过对不同种类的碳源、氮源及无机盐的筛选,确定最优发酵培养基配方;进一步对EBS03菌株的培养温度、装液量、初始接种量、转速和初始pH进行优化,以确定最优培养条件。结果表明,B.subtilis EBS03菌株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37 ℃、装液量50 mL、初始接菌量4%(体积分数)、转速200 r·min-1、初始pH 7;优化后的培养基成分为甘露醇1.8 g、蛋白胨2.1 g和硫酸镁1.9 g,在此最优条件下,EBS03菌株发酵液的最高菌体含量为有效活菌数9.60×107 mL-1。优化后的培养基配方和发酵条件可为EBS03菌株的高效发酵奠定基础。
  • Fang Dan, Yang Ruinan, Xu Shuangjiao, Tian Xinquan, Ma Lei
    China Cotton. 2024, 51(1): 34-38.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075
    为鉴定中棉所 49 棉籽仁中的植物甾醇组成,光籽经剥壳、粉碎、过筛、皂化、溶剂萃取并硅烷化衍生后,用 HP-5MS柱分离,基于气相色谱 - 质谱平台,采用内标法进行半定量分析。 结果表明:中棉所 49 棉籽仁中含有胆固醇、菜油甾醇、豆甾醇、β- 谷甾醇、Δ5- 燕麦甾醇、 羽扇豆醇、Δ7- 燕麦甾醇、24- 亚甲基环木菠萝烷醇和高根二醇这 9 种植物甾醇。 每100 g 中棉所 49 棉籽仁中总甾醇含量为 124.870 mg,其中 β- 谷甾醇、菜油甾醇和 Δ5- 燕麦甾醇的含量较高,分别占甾醇总含量的 79.669%、10.647%和 4.238%;高根二醇是其特征成分。 本研究为棉籽的综合利用和营养评价提供了技术和数据支持,也为鉴定高档食用油提供了新的方法。
  • Li Yan, Wang Zhaoxia
    China Cotton. 2024, 51(2): 1-3. https://doi.org/10.11963/cc20220210
    因受病虫害危害严重、产业结构调整、棉花价格下降、人工成本高、品质降低等众多因素影响,山东省德州市棉农植棉积极性不高,植棉面积急剧下降,棉花产业严重萎缩。总结德州市近年来棉花生产情况,分析棉花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发展建议,对于稳定当地棉花种植面积、促进棉花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乡村振兴有重要意义。

  • Chang Huihong
    China Cotton. 2024, 51(4): 59-62.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54
  • Xing Maode, Xu Gang, Geng Jun, Liu Ping, Liu Chao, Wang Jian
    China Cotton. 2023, 50(12): 63-66.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070
    分别从小麦、棉花的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等方面介绍了麦棉直播两熟栽培技术,以促进该项栽培技术在鲁中地区及其类似生态区的推广应用,缓解当地棉花长期连作的危害。
  • Dai Baosheng, Zhou Yuankun, Yan Zhenhua, Li Haiying, Zhang Huachong, Dun Zhigang, Zhao Shuqi, Huang Xiaoli, Zhang Xin, Li Wei
    China Cotton. 2024, 51(3): 48-49.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46
    冈棉13号于2023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在湖北省植棉区麦后直播生育期105.3 d,植株塔形、较紧凑;果枝层次清晰,通透性好。2022年湖北省麦后棉品种联合生产试验中,其666.7 m2籽棉和皮棉产量分别为233.67 kg和91.21 kg,比对照晶华棉116增产10.84%和10.35%。介绍了冈棉13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 Li Yongqi, Sun Liangqing, Yang Xiaomin, Xia shaonan, Nie Zhangqing
    China Cotton. 2024, 51(3): 53-55.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64
    赣棉15号是江西省经济作物研究所培育的转基因抗虫常规棉品种,2022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长江流域棉区,其春播生育期122 d,单株结铃29.3个,铃重5.65 g,衣分39.65%,株高118.2 cm;2018―2019年长江流域中熟常规棉区域试验中,赣棉15号2年平均666.7 m2籽棉、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263.7 kg、99.9 kg,比对照GK39增产4.8%、0.5%。主要介绍了赣棉15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 Jia Pengdong, Pang Ligen, Huang Tao, Chen Jie, Guo Mingjie, Wang Zhi, Xiong Wanguang
    China Cotton. 2024, 51(4): 47-48.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25
    创棉521是早熟棉花品种,抗枯萎病,纤维品质达到国家审定棉花品种Ⅲ型品种标准;2019―2020年西北内陆棉区绿色通道早熟常规棉花品种区域试验2年平均666.7 m2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379.3 kg、177.6 kg和173.3 kg,2021年生产试验中666.7 m2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387.0 kg、179.3 kg和170.4 kg。概述了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并总结了主要栽培技术。
  • Economic Research Office of the National Modern Cotton Industry Technology System
    China Cotton. 2024, 51(4): 58-58. https://doi.org/10.11963/cc20240056
  • Fan Haichao, Zhang Zhiheng, Zhao Zhongting, Zhang Guihua
    China Cotton. 2023, 50(12): 28-31.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064
    研究施氮量对蒜后直播棉产量、品质以及效益的影响,以期制定适宜的氮肥运筹策略。以早熟棉品种鲁棉532 和鲁棉551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研究施氮量(0 kg·hm-2、45 kg·hm-2、90 kg·hm-2 和135 kg·hm-2)对蒜后直播棉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品质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棉花生育期延长,株高增加,单株结铃数先升高后降低,第一果枝节位、单株果枝数、铃重和衣分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变化不明显。棉花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在90 kg·hm-2处理下达到最高值,去除氮肥投入后的净收益与籽棉产量变化规律一致,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断裂比强度和马克隆值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综合考虑棉花需氮情况及经济效益,施氮量90 kg·hm-2为鲁西南植棉区蒜后直播棉推荐氮肥施用量。
  • Wu Bo, Wang Wentao, Dai Cuirong, Pu Yanmei, Lin Ruixue, Lu Jinbao, Zhou Long, Lian Wenming, Tai Hongzhong
    China Cotton. 2023, 50(12): 23-27.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065
    2022年在新疆阿拉尔垦区,以新陆中60号为试验材料,采用250 g·L-1甲哌鎓水剂设置300、450、600、750、900、1 050、1 200 mL·hm-2共7个剂量处理,以人工打顶为对照,通过比较不同处理的棉花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性状、纤维品质,明确不同剂量甲哌鎓化学打顶对棉花的影响。结果表明:7 月3 日-9 月5 日株高和单株果枝数的增长量均随打顶剂用量增加而降低。600、750、900 mL·hm-2甲哌鎓处理下籽棉单产较高,其中600、750 mL·hm-2用量下的实收籽棉单产较对照分别显著增加9.40%、9.50%。不同剂量的甲哌鎓对铃重、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成熟度、长度整齐度指数和12.7 mm 短纤维率均无显著影响。喷施甲哌鎓导致纤维断裂比强度和马克隆值降低。综合分析表明,本试验条件下,新陆中60 号化学打顶适宜的250 g·L-1甲哌鎓用量为600~900 mL·hm-2,最佳用量为750 mL·hm-2
  • Wen Xiaoxia, Shang Na, Li Qing’en, Yu Fagang, Li Xiaoyu, Yin Huihui, Li Qiuzhi, Yang Zhongxu, Li Haitao
    China Cotton. 2024, 51(3): 26-28.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10
    聊棉19号于2019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生育期122 d,单株结铃20.8个,铃重6.0 g,霜前衣分41.7%;结铃吐絮集中,早熟性好,一次收花率超过90%。2016―2017年山东省中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聊棉19号2年平均666.7 m2籽棉、皮棉产量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8号增产9.1%、10.7%;2018年生产试验中,聊棉19号666.7 m2籽棉、皮棉产量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8号增产12.1%、15.3%。聊棉19号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2 mm,断裂比强度30.1 cN·tex-1,马克隆值5.4;抗枯萎病,耐黄萎病,高抗棉铃虫。主要介绍了聊棉19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轻简化栽培技术,为该品种在山东省的示范推广提供依据。
  • Sun Huijian, Feng Guoyi, Yao Qingqing, Luo Jing, Du Shanshan, Wang Dongli, He Zhongsheng, Wang Yan, Zheng Shufeng
    China Cotton. 2024, 51(1): 21-27.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38
    为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南疆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2021 年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尉犁县和轮台县开展多点试验,以棉花品种巴 43541 为材料,设置缓释复合肥基施+滴灌肥减量追施+叶面肥喷施(C1)、常规肥料基施+滴灌肥减量追施+叶面肥喷施(C2)和当地农民惯用的施肥方法(C3)共 3 个处理,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对巴 43541 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植棉经济效益的影响。 结果表明,C1 处理的生育期较 C3 处理缩短 2~7 d,较 C2 处理延长 2~4 d。与 C2 和 C3 处理相比,C1 处理下巴 43541 的单株果枝数(铃期)、单株结铃数和铃重明显提高,在 3 个试验点的籽棉单产均超过 6 500 kg·hm-2 ,化肥减施率为 5.6%~37.0%,籽棉增产 4.1%~8.3%,籽棉总收益扣除肥料总成本后的收益增加 1 718~6 832 元·hm-2 。 因此,“缓释复合肥基施+滴灌肥减量追施+叶面肥喷施”为主体的施肥技术具有绿色、轻简、高效的特点,适合在南疆植棉区推广应用。
  • Tang Huini, Zhang Meng* , Wang Shun, Qi Tingxiang, Wu Jianyong, Guo Liping, Zhang Xuexian, Chen Liangliang, Wang Hailin, Qiao Xiuqin, Mei Yongjun* , Xing Chaozhu*
    China Cotton. 2024, 51(1): 4-10.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48
    选用7个不同细胞核背景的三裂棉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D8)和1个具有强恢复力的哈克尼西棉雄性不育恢复系ZHR142作为亲本,配制7个杂交组合,分别种植在西北内陆棉区的新疆阿拉尔和黄河流域棉区的河南安阳,对亲本及其杂交组合 F1、F2 和对照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优势分析。 结果表明:尽管 F2产量优势较 F1有所衰退,但仍有部分组合如3、6和7的F2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表现较好; 大部分CMS-D8胞质F2产量竞争优势减退主要是由于铃重的降低; 部分组合如1、3、6和7的不同世代在2个生态点具有一定的产量优势,尤其是组合6和7的F1、F2产量在阿拉尔生态点均表现为正向竞争优势。本研究结果对 D8 胞质不育三系杂交棉选育及其F2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He Tuanjie, Cheng Furu, Su Xiangfeng
    China Cotton. 2024, 51(3): 56-59.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20
    皖棉1331S是2022年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早中熟常规短季棉品种。其综合性状优良,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2.4 mm,断裂比强度34.7 cN·tex-1,马克隆值4.1,纤维品质达到安徽省审定棉花品种Ⅰ型品种标准;2015年、2016年安徽省短季棉品种区域试验中,皖棉1331S皮棉单产分别比对照(参试品种平均值)增产4.86%、7.57%。介绍了皖棉1331S品种的特征特性,回顾了皖棉1331S从育种目标确定、亲本材料创制与选择到杂交选育历时20年的育种过程,总结了皖棉1331S选育过程中创新采用的短季棉连续春夏轮播聚合育种技术和经验。
  • Zhang Yubo, Peng Haoyuan, Zhou Miaomiao, Luo Xinning
    China Cotton. 2024, 51(4): 41-46.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60
    以新陆中82号和塔河2号为材料,设置一膜3行(76 cm+86 cm+66 cm,平均行距76 cm,株距9.1 cm),一膜4行(76 cm+10 cm+76 cm+66 cm,平均行距57 cm,株距12.2 cm),一膜6行(10 cm+66 cm+10 cm+66 cm+10 cm+66 cm,平均行距38 cm,株距12.5 cm)3种模式,研究不同株行距配置对棉花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为南疆优化种植模式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2个品种均在一膜3行配置下的棉花蕾铃数最多;干物质积累增长速度最大;籽棉单产最高,且与其他配置差异显著,其中新陆中82号为6 355.75 kg·hm-2,塔河2号为6 585.07 kg·hm-2;衣分在行距配置间无显著差异。表明一膜3行的种植模式更适合南疆的棉花主栽品种。
  • Zhai Xueling, Leng Bofeng
    China Cotton. 2023, 50(12): 51-52.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82
    据2023 年11 月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国际监测报告,2023 年全球棉花减产,期末库存下降,国际棉价下跌,1-10 月我国进口棉花同比下降12.6%。近期要密切关注国际棉价下跌对国内棉花产业链的影响,做好相关应对准备。
  • Chen Wei, Wang Hongmei , Zhao Yunlei, Sang Xiaohui, Zhao Pei, Gong Haiyan
    China Cotton. 2024, 51(3): 45-47.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098
    中棉所96014是转抗虫基因常规棉花品种,于2021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在湖北省种植平均生育期122 d,单株结铃32.6个,铃重5.49 g,整个生育期生长势较强,整齐度好,表现出抗逆性强、丰产性好、适应性强的优良特性,品种推广潜力大。通过总结介绍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技术要点等,为品种的利用提供参考。
  • The Editorial Office of China Cotton
    China Cotton. 2024, 51(1): 1-3. https://doi.org/10.11963/cc20240003
    2023 年棉花产业大事记
  • Quan Yuewei, Tang Guanglei, Mi Huanfang, Zhai Leixia, Li Jijun, Li Wenlei
    China Cotton. 2024, 51(2): 30-32.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40
    M263是转基因抗虫低酚棉花品种,2019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田间无色素腺体株率达99.9%,棉花种子游离棉酚含量为0.009 2%。介绍了低酚棉品种邯M263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为该品种生产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 Niu Na, Liu Mingyun, Zhang Xinfu, Cao Longlong, Zhang Yanbo, Liu Xinqiang
    China Cotton. 2024, 51(1): 43-44.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00
    鲁北棉田属于典型的旱碱地,适于棉花生长。 采用棉花-赤松茸大田种植方式可有效解决植棉效益低、种植赤松茸用工多及棉花秸秆利用的问题。 结合鲁北盐碱地赤松茸的生产条件,分析了鲁北地区利用棉花秸秆大田生产赤松茸影响出菇的关键因素。
  • Wang Ning, Shi Jianbin, Xu Qinghua, Zhang Yibin, Yan Gentu
    China Cotton. 2024, 51(3): 16-19.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03
    中棉所9A01于2022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黄河流域春播种植。 其春播生育期为116 d,株型较松散,果枝较长,茎秆较粗壮,耐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 2019―2020 年黄河流域棉区中熟常规品种区域试验中,每666.7 m2平均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比对照中棉所 100 增产 3.4%、7.6%和 7.3%。 对中棉所 9A01 的选育过程、生物学特性、产量、纤维品质、抗病虫性和栽培管理技术要点进行了介绍。
  • Xu Jianglin, Wang Yongqiang, Pu Yuanchun, Zhou Ting, Yang Yejun, Sun Guoqing
    China Cotton. 2024, 51(3): 43-44.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30
    中生棉15号于2022年11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在长江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22 d,株高119.9 cm,耐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2019―2020年参加长江流域棉区中熟杂交棉品种区域试验,中生棉15号2年平均666.7 m2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254.2 kg、105.7 kg和101.5 kg,分别比对照GK39增产9.0%、7.5%和9.6%。介绍了中生棉15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适宜种植区域及栽培技术要点。
  • Yang Yunfeng, Xing Maode, Lu Yajie, Geng Jun, Liu Chao, Liu Ping
    China Cotton. 2024, 51(4): 9-12.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050
    棉花单粒播种是实现棉花轻简化栽培的重要技术。 从理论基础、农艺、农机、良种加工等方面阐述了我国主要棉区棉花单粒播种的发展现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促进我国主产棉区棉花单粒播种技术的推广应用。
  • Lü Yulong, Liu Aizhong, Li Tianwei, Meng Yongming, Zhang Xianliang, Ren Xiang, Zhao Peng, Zhang Pengfei, Shi Zengkai, Dai Shuai
    China Cotton. 2024, 51(3): 1-3.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39
    特璞棉 116 于 2022 年通过西北内陆棉区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其在西北内陆早熟棉区春播生育期123 d,株型较紧凑,株高 76.5 cm,单株结铃 6.5 个,铃重 5.6 g,衣分 42.7%,籽指 10.4 g;在 2021 年西北内陆早熟常规棉花品种生产试验中,平均 666.7 m2 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 469.2 kg、202.7 kg 和 187.0 kg。 对特璞棉 116 的选育过程、产量、纤维品质及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了介绍。
  • Qi Hongxin, Zhao Wenchao, Dong Lingyan, Wang Ruming, Shao Ruifang, Zhang Donglou, Li Fengrui, Yang Xiufeng, Shi Jialiang
    China Cotton. 2024, 51(1): 28-33.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059
    为了解山东省近年审定的中熟常规棉品种主要性状的演变,并根据演变规律选育适宜的中熟常规棉品种,以 2008―2022 年山东省审定的 73 个中熟常规棉品种为研究对象,对其生育期、株高、铃重、衣分、皮棉单产、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马克隆值等性状进行比较并分析性状间的相关关系,同时根据上述性状对 73 个品种进行聚类分析。 结果表明,15 年间品种生育期明显缩短,皮棉单产呈上升趋势,纤维断裂比强度和马克隆值呈上升趋势;生育期、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与皮棉单产呈极显著负相关,马克隆值与皮棉单产呈极显著正相关,生育期与断裂比强度、马克隆值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当卡方距离值为 1.43 时,73 个品种分为 3 类,其中Ⅱ类品种的平均皮棉单产最高。综合分析认为,山东省这 15 年间审定的中熟常规棉品种的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受生育期影响最为明显;针对山东省气候条件和棉花栽培管理模式,宜选育生育期 120 d 左右、666.7 m2 皮棉产量超过 125.62 kg,且断裂比强度在 30.69 cN·tex-1 以上的棉花品种。
  • Qiao Kaikai, Fan Shuli, Ma Qifeng, Zhang Chaojun, Wang Long
    China Cotton. 2024, 51(3): 35-37.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31
    中棉5024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选育的转单价抗虫基因早熟棉品种,2023年7月通过河南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在河南省植棉区夏播生育期101 d,植株塔形,株高85.2 cm,单株结铃数10.7,铃重5.6 g,籽指10.5 g;在2020年、2021年河南省夏棉区域试验中,皮棉单产均比对照中棉所50增产15%以上,表现出高产、稳产。主要介绍了中棉5024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适宜种植地区及其关键栽培技术。
  • Yang Tao, Sun Jianchuan, Zhan Youjun, Zhang Xuan, Li Yuan, Zhang Jinzhong, Yang Jun
    China Cotton. 2024, 51(4): 13-17.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49
    根据甘肃省酒泉市棉花产业特点及产业现状,综合分析了近年来取得的成效、主要做法及生产上存在的问题,对今后棉花产业发展形势进行了展望。
  • Economic Research Office of the National Modern Cotton Industry Technology System
    China Cotton. 2024, 51(2): 48-49. https://doi.org/10.11963/cc2024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