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学通报-当期目录 当期目录 http://journals.caass.org.cn/zgnxtb zh-cn http://journals.caass.org.cn/zgnxtb/CN/current.shtml http://journals.caass.org.cn/zgnxtb 5 <![CDATA[不同浓度生长促控剂PBOG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http://journals.caass.org.cn/zgnxtb/CN/abstract/abstract56926.shtml 为揭示生长促控剂PBOG对大豆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影响,探究其适宜的施用浓度,选用亚有限结荚习性大豆品种‘垦丰16’为材料,在大豆初花期使用不同浓度梯度PBOG(0、0.5、1、2、3 g/L)进行叶面喷施,探究PBOG对大豆株高、主茎节数、底荚高度、有效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产量等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BOG浓度为3 g/L时,株高与底荚高度降幅最大且差异显著,两者分别下降了41.9%、44.1%;而百粒重在此浓度下达到最大值19.05 g,增加13.3%;PBOG浓度为1 g/L时,主茎节数、有效荚数、单株粒数显著增加;产量随着PBOG浓度增加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浓度为1 g/L时最大,涨幅21.6%,而后逐渐降低,在3 g/L时低于对照组。综上,对于亚有限结荚习性品种‘垦丰16’,PBOG最适施用浓度为1 g/L,此浓度下增产幅度达21.6%,且提高了植株的抗倒伏能力。

]]>
<![CDATA[起垄不覆膜栽培模式在青海浅山旱地马铃薯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http://journals.caass.org.cn/zgnxtb/CN/abstract/abstract56941.shtml 在青海浅山旱地通过研究起垄栽培模式对马铃薯生长、光合及产量的影响,为该区起垄不覆膜栽培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在为期2年定位试验中,设置起垄不覆膜栽培模式处理,对照为起垄覆膜栽培模式,对不同处理下马铃薯的生长、光合及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处理间马铃薯株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叶片光合特性、产量及商品率均无显著差异。起垄不覆膜栽培模式在青海浅山旱地马铃薯生产上可以推广应用,但仍需多点验证以控制风险。

]]>
<![CDATA[外源物质提高烟草抗非生物胁迫的研究进展]]> http://journals.caass.org.cn/zgnxtb/CN/abstract/abstract56947.shtml 水分、盐碱、温度和重金属等非生物逆境因子胁迫烟草的生长发育,研究发现外源物质在烟草逆境缓解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文章归纳了非生物胁迫对烟草生长的不利影响,总结了外源物质缓解非生物胁迫的作用途径,分析了外源物质施用的最佳浓度,指出施用外源物质可能对烟草产生的不利影响,并指出了多种外源物质复配效果优于单一外援物质影响,同时展望了今后烟草非生物逆境研究的前景,以期为挖掘和应用新的外源物质以及阐明其缓解逆境影响的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
<![CDATA[纳米硒的制备及其在作物品质改善中的应用]]> http://journals.caass.org.cn/zgnxtb/CN/abstract/abstract56936.shtml 文章总结了现有纳米硒的制备技术,并对不同制备技术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对比。综述了纳米硒在作物生长、改善产品品质、提高作物抗病虫害能力、延长货架期方面的研究,纳米硒在缓解重金属胁迫对作物生理生化、植物初级和次级代谢产物合成乃至农产品质量方面的影响。纳米硒在提升作物含硒量的同时,使农业产业不断提质增效,表现为调节作物体内微量元素含量、增强植株健康度、防治病虫害及降低作物减产和果实品质降低风险、抑制重金属元素积累等。总结前人科研成果的同时,将易于动植物吸收的纳米硒对农业及其他领域方面的优势进行汇总,为日后推进发展健康绿色农业和功能性农产品提供技术思路,同时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科技力量。

]]>
<![CDATA[LED光照强度对紫叶生菜幼苗的影响]]> http://journals.caass.org.cn/zgnxtb/CN/abstract/abstract56937.shtml 为探究适合植物工厂和温室中紫叶生菜幼苗生长的光照强度,以‘北紫生3号’为试验材料,在光质为白光不变的条件下,研究6000、12000、18000、24000、30000 lx 5种光照强度对紫叶生菜幼苗生长形态、营养品质、光合色素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0000 lx的光照强度下,紫叶生菜幼苗生长良好并且生物量、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叶绿素总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维生素C含量、花青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最大,硝酸盐含量和胞间CO2浓度最低,但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蒸腾速率与24000 lx的光照强度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且株高在24000 lx的光照强度下最高。在光质为白光的条件下,最适宜紫叶生菜幼苗生长的光照强度为30000 lx。

]]>
<![CDATA[定植密度对朝天椒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http://journals.caass.org.cn/zgnxtb/CN/abstract/abstract56938.shtml 通过朝天椒不同品种定植密度试验,探讨新疆奎屯垦区朝天椒高产栽培最佳定植密度。以奎屯垦区主栽的‘艳椒一号’、‘艳椒808’、‘艳椒52’、‘艳椒408’4个品种朝天椒为研究对象,通过6个定植密度试验,研究不同定植密度对朝天椒生长发育时期、植株性状、叶面积指数及产量的影响。朝天椒始花期、结果期、始收期随着定植密度的增加而延迟0~6 d,终收期却随着定植密度的增加而提前0~9 d,株高随着定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茎粗、分枝数、开展度随着定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在本试验定植密度范围内,4个朝天椒品种单株结果个数、椒果纵径、椒果横径、单果鲜质量、单果干质量、单株干椒质量均随着定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叶面积指数随着定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在2.5万~6.5万株/hm2定植密度范围内,4个品种朝天椒均在定植密度为4.8万株/hm2时产量最高。定植密度与产量呈二次曲线关系,‘艳椒一号’最佳定植密度为4.87万株/hm2,最佳产量为9304.74 kg/hm2;‘艳椒808’最佳定植密度为4.97万株/hm2,最佳产量为9787.95 kg/hm2;‘艳椒52’最佳定植密度为4.78万株/hm2,最佳产量为8565.07 kg/hm2;‘艳椒408’最佳定植密度为4.80万株/hm2,最佳产量为8012.09 kg/hm2,与各处理田间测得的实际产量吻合。

]]>
<![CDATA[基质栽培模式对温室西瓜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http://journals.caass.org.cn/zgnxtb/CN/abstract/abstract56939.shtml 为筛选温室西瓜最适宜的复合基质栽培模式。以设施主栽的小果型西瓜品种为试材,采用复合基质坑点式栽培(T1)、基质袋培(T2)、基质枕栽培(T3)、地上槽式栽培(T4)和地下槽式栽培(T5)5种栽培模式,各栽培模式互为对照,探究基质栽培模式对温室西瓜植株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开花坐果期,T4处理的株高、节间长度、叶片数、SPAD值、净光合速率(Pn)和胞间CO2浓度(Ci)分别较T3处理显著增加了60.81%、20.63%、25.49%、13.77%、6.34%和8.56%,T3处理的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分别较T4处理显著增加了65.71%和14.99%;在果实膨大期,T4处理的株高、茎粗和叶片数分别较T3处理显著增加了86.75%、22.42%和16.79%;在成熟期,T4处理的株高、茎粗、节间长度、叶片数、地上部鲜质量、地下部鲜质量、地上部干质量、地下部干质量和果实产量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T3处理;T3处理的中心糖含量和边糖含量均为最高,中心糖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边糖含量显著高于T1、T4和T5处理。综上所述,5种栽培模式均可用于温室西瓜生产,但地上槽式栽培模式有利于促进西瓜的生长发育并提高产量,其西瓜长势最好,果实产量最高,基质枕栽培模式有利于增加果实含糖量,果实品质表现最好。

]]>
<![CDATA[‘蜂糖李’栽培群体果实性状遗传多样性及数量分类分析]]> http://journals.caass.org.cn/zgnxtb/CN/abstract/abstract56940.shtml 为深入了解‘蜂糖李’栽培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对‘蜂糖李’栽培群体中的74个李单株的26个果实性状(12个数量性状和14个描述型性状)开展数量分类研究,并与‘蜂糖李’果实性状进行比较,旨在为贵州地方李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根据《李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采用性状分布频率、变异系数、Shannon-Wiener信息指数、Simpson遗传多样性指数、表观聚类、主成分分析和显著性差异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26个果实性状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遗传多样性指数的范围分别为0.3425~2.1838和0.1928~0.8775;14个描述型性状中,果核形状无变异类型,其余描述型性状平均变异类型2.9个;12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0.50%~31.92%,其中Vc变异系数最大,其次为单果重。(2)Q型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欧式距离为16.65时,可将74份材料分为A、B、C、D 4个组群,各组群材料数依次为16、12、28、18份。其中A组群、B组群、C组群与‘蜂糖李’亲缘关系较近,D组群与‘蜂糖李’的亲缘关系较远,且D组群与‘蜂糖李’的果实数量性状大多存在显著差异。(3)R型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相关系数为2.08处,可将26个果实性状分为2个大组,第一大组为A组,在相关系数为1.35处,又可将第二大组分为B组、C组和D组,结合数量性状相关性分析,发现多数性状间表现为两两相关,部分性状间逻辑相关性明显。(4)主成分分析发现,特征值大于1.0的主成分共9个,累计贡献率达到70.79%,其中各性状的贡献率较为分散,表明疑似‘蜂糖李’种质的分类受到多个性状共同影响。综上可得,‘蜂糖李’栽培群体的74个单株的果实性状多样性丰富,描述型性状变异类型较多,数量性状变异较为明显,遗传多样性丰富。26个果实表观性状有较强相关性,采用果实性状对供试材料进行数量分类研究,方法合理。且得到18份与‘蜂糖李’亲缘关系较远的种质资源,可作为重要资源材料加以保护和利用。

]]>
<![CDATA[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无核紫’葡萄裂果特性的影响]]> http://journals.caass.org.cn/zgnxtb/CN/abstract/abstract56942.shtml 分析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无核紫’葡萄裂果的发生与细胞壁代谢物质及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探究造成‘无核紫’裂果特性差异的主要生理原因,找到最适宜‘无核紫’的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喷施浓度。以易裂品种‘无核紫’果实为试验材料,花后10~15 d喷施不同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为处理,在成熟期采摘离体果实浸水24 h统计裂果率,通过酶联免疫分析法对果实中的水溶性果胶、原果胶、半纤维素及PG、PEP、CE、PL酶活性进行测定,采用TUNEL染色法对细胞凋亡率进行观察统计。结果表明,浸水24 h,不同处理之间存在显著差异,100 mg/L赤霉素加5 mg/L氯吡脲裂果率为56%,裂果率最低且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细胞凋亡程度较低;原果胶、半纤维素与裂果率负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EP酶活性与裂果率负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水溶性果胶/原果胶与裂果率的正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表明适当喷施赤霉素加氯吡脲可以提高PEP、CE酶活性,增加半纤维素、原果胶含量,降低细胞凋亡率,缓解裂果发生。

]]>
<![CDATA[红花表型性状与氮磷钾肥施用量的互作研究]]> http://journals.caass.org.cn/zgnxtb/CN/abstract/abstract56943.shtml 研究红花表型性状与氮磷钾肥施用量的互作规律,为红花节肥增效提供技术参考。采用3因素3水平试验方法,分别对红花盛花期和成熟期的21个表型性状进行调查记载,采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法研究红花表型性状与不同氮磷钾肥施用量的互作,并采用DTOPSIS法评比红花不同生育期对氮磷钾肥的需求规律。结果表明,盛花期的单株根鲜重、开花果球数、总果球数、单株鲜重、分枝高度、果球总鲜重、主根长等7个性状,成熟期的果球总干重、单株干重、顶果球着粒数和根干重等4个性状,随着不同氮磷钾施用量的变化而变化,变异系数均高于10%,占所测表型性状的53.8%和50.0%。13个盛花期性状和8个成熟期性状对不同氮磷钾肥施用量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响应规律,但各性状间相互协调,部分性状间呈现出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主成分分析筛选出盛花期4个主成分因子,能解释84.61%的变异;成熟期3个主成分因子,能解释85.70%的变异,适量施用氮磷钾肥可通过改变产量相关性状为红花花冠和籽粒高产奠定基础。红花盛花期和成熟期对氮磷的需求量较高,因此,适期适量追施氮磷肥利于红花高产形成。

]]>
<![CDATA[木霉菌对切花月季根际、根内微生物多样性影响及霜霉病防效的研究]]> http://journals.caass.org.cn/zgnxtb/CN/abstract/abstract56944.shtml 为探究生物菌剂木霉菌对切花月季病害的防控效果,在月季苗期施用300倍木霉菌可湿性粉剂。结果表明,施用木霉菌可促进和丰富月季根际、根内的真菌物种种类分布,对土壤中真菌及根内微生物多样性影响较大,OTU个数增加,特别根际真菌指数Shannon、Simpson及PD指数均高于清水对照和化学药剂甲基硫菌灵,说明施用木霉菌后使土壤真菌种类更加丰富,而且提高了一些有益菌的丰度。从对月季霜霉病的防治效果来看,300倍木霉菌及800倍50%甲基硫菌灵3次施药后相比清水对照均表现出显著差异,木霉菌防病和治疗效果达87.35%,比化学药剂甲基硫菌灵防效略高。

]]>
<![CDATA[基于高通量测序分析云南大理剑川羊肚菌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http://journals.caass.org.cn/zgnxtb/CN/abstract/abstract56945.shtml 采用Illumina MiSeq6000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云南省大理州剑川县六妹羊肚菌栽培土壤细菌进行分子生物信息深度分析,初步明晰羊肚菌栽培前后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动态变化,进而为揭示羊肚菌连作障碍机理提供数据支撑。研究结果显示,栽培前后土壤采样点细菌优势菌门均为Proteobacteria,原壤中优势属为Pseudomonas,优势种为Bradyrhizo biumelkanii;一年壤中优势属为Sphingomonas,新增Candidatus Jettenia属类群,其中Streptomyces puniciscabiei显著减少,新增细菌Ignavibacteriales bacteriumChlorobi bacterium,且Ignavibacteriales bacterium在一年壤中占主导地位;羊肚菌原壤细菌OTU数量和Alpha多样性分析指数均高于羊肚菌一年壤。研究结果明晰羊肚菌栽培一年后,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在种属水平发生显著变化,群落内物种分布多样性和均匀度减小,进而推测羊肚菌产生连作障碍可能与土壤中Acidobacteriota(门)、Verrucomicrobiota(门)、Pedosphaeraceae(科)、Streptomyces puniciscabiei(种)和Candidatus Koribacter(属)等多种有益细菌菌群相对丰度减少有直接关系。

]]>
<![CDATA[贵州烟田不同土壤类型pH和速效钾含量分布特征]]> http://journals.caass.org.cn/zgnxtb/CN/abstract/abstract56946.shtml 揭示贵州烟田不同土壤类型pH和速效钾含量及分布特征,指导植烟土壤保育。选取贵州代表性烟田,分析不同土壤类型耕层厚度、pH和速效钾含量的分布特征,及深耕后pH和速效钾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贵州烟田土壤耕层普遍偏浅,平均为18.88 cm。平均pH 6.21,依次为人为土>淋溶土>雏形土>富铁土>新成土,不同土壤类型间无显著差异。速效钾含量平均为332.81 mg/kg,依次为淋溶土>富铁土>人为土>雏形土>新成土,其中淋溶土和富铁土显著高于人为土、雏形土,淋溶土与富铁土、人为土与雏形土之间无显著差异。pH和速效钾含量均表现为递减型、递增型和均一型3种模式,pH以递增型为主(72.21%),速效钾以递减型为主(72.21%)。深耕后不同土壤类型pH平均增加0.12个单位,速效钾含量平均减少49.43 mg/kg。贵州烟田土壤耕层偏浅,存在酸化现象,速效钾含量总体偏高,不同土壤类型pH和速效钾含量不同,剖面分布特征影响土壤深耕后pH和速效钾含量的变化。

]]>
<![CDATA[4个品种草莓大田育苗效果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http://journals.caass.org.cn/zgnxtb/CN/abstract/abstract56948.shtml 为研究不同品种草莓大田育苗效果及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通过描述性统计和LSD多重比较分析对浙江省慈溪市4个草莓品种进行大田育苗试验。结果表明,‘红颊’子苗植株最矮,叶片SPAD值最高,子苗数达114.0株/m2;‘梦晶’子苗叶片SPAD值最低,子苗数为90.3株/m2,但生长后期易发褐角斑病;‘越秀’的子苗生发能力与‘梦晶’接近,母株死亡率最高,更易感染炭疽病和褐角斑病;‘梦香’子苗形成最晚,子苗数仅为65.5株/m2。匍匐茎生发能力‘红颊’>‘越秀’>‘梦晶’>‘梦香’,‘梦香’的匍匐茎发生比其他3个品种偏迟约20 d左右。随着外界气温升高,匍匐茎的数量在经历一个快速爆发的阶段后趋于稳定。随积温累加,匍匐茎生发的速率降低,子苗进入旺盛萌发阶段。降水量对匍匐茎生发起抑制作用,但可促进子苗生发速度,对‘梦晶’、‘越秀’的影响更显著,‘越秀’匍匐茎的生发需要相对凉爽和干燥的环境。

]]>
<![CDATA[山东省干旱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 http://journals.caass.org.cn/zgnxtb/CN/abstract/abstract56927.shtml 山东省作为中国的农业大省,是最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之一,受季风气候影响,是干旱灾害的易发区和重灾区,因此对山东省干旱开展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有助于更加科学地抵御干旱灾害,对于改善山东省干旱灾害风险管理、提高决策水平、减小经济损失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利用山东省气象、土壤、地形等基本数据以及土地利用类型、归一化植被指数等高精度数据,同时基于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原理,运用加权综合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等方法,使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山东省干旱灾害进行风险性评估与区划。结果表明,山东省干旱危险性较高,中、高危险性地区占总面积的59.40%,高危险性地区主要分布在山东省西北部和胶东半岛东部;承灾体暴露性偏高,中、高暴露性地区占总面积的70.66%,高暴露性地区主要分布于山东省西部和南部,中部也有部分区域暴露性较高;承灾体脆弱性略高,中、高脆弱性地区占总面积的48.1%,高脆弱性地区主要分布在山东省西南部;防灾减灾能力较强,中、高防灾减灾能力地区占总面积的50.87%,高防灾减灾能力地区主要分布在胶东半岛和北部部分区域;山东省干旱综合风险性偏高,中、高综合风险地区占总面积的54.04%,主要分布在西部和中部,东部较低。

]]>
<![CDATA[樱桃园梨小食心虫迷向丝迷向效果初探]]> http://journals.caass.org.cn/zgnxtb/CN/abstract/abstract56928.shtml 为明确梨小食心虫迷向丝在临朐樱桃园的田间使用效果,2021年在樱桃园悬挂迷向丝,采用田间调查的方法监测梨小食心虫的发生动态,并比较不同数量迷向丝的迷向效果以及蛀梢防效等。结果表明,樱桃园梨小食心虫4月初—7月均有发生,其中4月26日和6月14日梨小食心虫成虫的发生数量最多,诱捕数量分别为33、38头/诱捕器。300根/hm2迷向丝的处理迷向率最低,450、600根/hm2迷向丝的处理迷向率差异不显著,均在89%以上。使用迷向丝蛀梢率明显低于对照区,使用迷向丝对蛀梢的防治效果在80%以上。根据梨小食心虫的发生关键时期,悬挂450根/hm2的迷向丝可基本控制梨小食心虫的发生和为害。

]]>
<![CDATA[高原设施环境下芹菜上灭蝇胺及其代谢物的残留动态与安全性评价]]> http://journals.caass.org.cn/zgnxtb/CN/abstract/abstract56929.shtml 为评估灭蝇胺在芹菜上使用的安全性,2019—2021年在西藏拉萨市开展75%灭蝇胺可湿性粉剂在芹菜上的残留动态试验与最终残留试验,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析芹菜上灭蝇胺及其代谢物的残留量,明确其消解规律及半衰期,并对灭蝇胺及其代谢物三聚氰胺的残留量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灭蝇胺在芹菜上的消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半衰期为3.18~3.40 d,属易消解农药。三聚氰胺在芹菜上的残留量先降低后增加,施药2~3 d后三聚氰胺的残留量达到最大值,之后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初步回归分析表明,其残留量达到最大值后的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关系,三聚氰胺在芹菜上的半衰期为5.13~6.24 d。依据GB 2763—2021,灭蝇胺在芹菜上的MRL值为4 mg/kg,75%灭蝇胺可湿性粉剂在芹菜上按照推荐剂量168.75 g a.i./hm2分别施药2次和3次,最后一次施药7 d后,灭蝇胺及其代谢物三聚氰胺不存在较大的超标风险。施用灭蝇胺7 d后采收芹菜安全。

]]>
<![CDATA[德系西门塔尔与荷斯坦杂交F<sub>1</sub>代牛生长发育规律分析]]> http://journals.caass.org.cn/zgnxtb/CN/abstract/abstract56930.shtml 为分析德系西门塔尔牛公牛与中国荷斯坦母牛杂交F1代生长发育规律,构建杂交F1代母牛体尺生长规律模型,探究杂交F1代母牛与相同条件下3、6、13、18月龄荷斯坦母牛体尺差异,试验测量杂交F1代公牛(0~6月龄)、母牛(0~23月龄)及3、6、13、18月龄荷斯坦母牛的体高、十字部位高、体斜长、胸围、腹围和尻宽等体尺数据,用Logistic、Brody、Gompertz和Bertallanffy等4种公式为模型,对杂交F1代母牛体尺和月龄间关系进行拟合,以曲线的拟合度R2评价曲线拟合效果。结果表明,德系西门塔尔与荷斯坦杂交F1代牛各项体尺指标随月龄增长均呈增长趋势,但不同体尺指标的生长速率不同;F1代母牛在5月龄之前,体高、十字部位高、体斜长、胸围、腹围的平均增长量为5.31、5.99、8.33、11.11、16.29 cm/月,在6月龄时各项指标增长幅度变小,分别增长1.76、2.99、6.34、7.81、7.56 cm/月,但这种缓慢增长的形势在7、8月龄时得到缓解;9月龄以后各项体尺指标相对稳定提高,到达17月龄后,各指标增长缓慢;杂交F1代公牛6月龄前体高、十字部位高、体斜长、胸围、腹围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4.29、4.76、6.76、9.34、14.73 cm/月;杂交F1代母牛3月龄后各项体尺指标均高于荷斯坦母牛。本试验中拟合的各项体尺指标曲线可作为估测德系西门塔尔与荷斯坦杂交F1代母牛生长规律的模型使用,可为引进德系西门塔尔牛进行中国荷斯坦牛杂交改良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
<![CDATA[不同超数排卵方案与供体牛月龄对高产荷斯坦奶牛体外性控胚胎生产效率的影响]]> http://journals.caass.org.cn/zgnxtb/CN/abstract/abstract56931.shtml 旨在探讨激素处理方案、供体牛月龄对高产荷斯坦奶牛超数排卵效果和性控体外胚胎生产效率的影响,为建立稳定高效且适用于高产荷斯坦奶牛的超数排卵方案以及提高高产奶牛性控胚胎体外生产效率提供技术支持。实验共选取高产荷斯坦奶牛60头,随机分为3组,分别按照注射FSH两周采卵一次(bi-weekly,BW)、注射FSH一周采卵一次(once weekly,OW)与不注射激素(control,CON)进行OPU-IVF体外性控胚胎生产,应用以上最佳方案进一步研究青年牛与经产牛在体外胚胎生产效率上是否存在差异。BW组的超排效果要优于OW组与CON组,BW组头均可用卵数(15.30±0.60)、可用卵占比(68.83%±1.92%)、头均A级卵数(9.86±0.38)与头均B级卵数(5.44±0.37)均显著高于OW组;BW组IVF早期胚胎体外发育优于OW组与CON组,其中BW组卵裂率(77.80%±1.08%)与头均胚胎数(5.11±0.27)均高于OW组与CON组且差异显著,BW组和CON组B级胚胎占比(13.95%±1.23%)均显著低于OW组;经产牛组头均卵子数(27.10±1.35)与头均胚胎数(5.29±0.28)均显著高于青年牛组,但卵子可用率经产牛组显著低于青年牛组,分别为64.44%±1.81%和75.01%±2.33%。BW组可获得最佳的超排效果,应用BW超排方案发现经产牛的体外胚胎生产效率优于青年牛。

]]>
<![CDATA[‘东魁’杨梅果实色泽指标及果实内在品质相关性]]> http://journals.caass.org.cn/zgnxtb/CN/abstract/abstract56932.shtml 研究‘东魁’杨梅不同成熟程度果实色泽指标、内在品质指标的差异,探讨色泽指标和果实内在品质之间的相关性,为杨梅果实的外观色泽评判和果实的优质采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以露地、大棚和高山网室4个基地栽培的‘东魁’杨梅为试材,对成熟期不同成熟程度‘东魁’杨梅果实的色泽指标L*a*b*a*/b*CHCIRG值以及果实单果重、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固酸比等品质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果实成熟度提高,颜色由红色至深红色、紫红色、紫黑色不断加深,果实色泽指标L*a*b*CH值呈降低趋势,a*/b*CIRG值呈增大趋势,而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呈降低趋势,固酸比呈增大趋势。其中CIRG值在4个基地的4个不同果实颜色中均表现出显著差异,能较好地反映杨梅果实颜色的差异,即CIRG值介于2.36~3.43果实为红色,介于3.69~4.14果实为深红色,介于4.80~5.46果实为紫红色,介于5.58~7.69果实为紫黑色,且在4个基地中CIRG值与果实固酸比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研究认为CIRG值可用于‘东魁’杨梅外观色泽、成熟度和内在品质的量化评价。

]]>
<![CDATA[水芹预制菜调味开发]]> http://journals.caass.org.cn/zgnxtb/CN/abstract/abstract56933.shtml 虽然水芹在国内种植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在深加工和终端消费领域仍未取得突破进展。随着当下预制菜消费市场的蓬勃发展,以水芹为原料的预制菜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笔者以预制菜的发展现状为背景,以水芹加工为立足点,回顾了水芹传统消费加工的种类,叙述了创新加工的水芹菜产品。提出水芹预制菜的加工是能够提高水芹菜产业开发整体效益的关键,因此,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水芹菜的加工方式,未来进一步促进水芹产业的增值、增价、增收。

]]>
<![CDATA[四川盆地莲藕种植遥感提取及热点区域分析]]> http://journals.caass.org.cn/zgnxtb/CN/abstract/abstract56934.shtml 为准确提取四川省盆地地区莲藕种植空间信息,掌握该作物种植热点区域,采用高分六号遥感影像和地面调查数据,分析藕田光谱特征,提取该地区最佳遥感时期内莲藕种植空间信息;通过Moran’s I指数和Getis-Ord Gi*指数分析四川莲藕空间分布特征及种植热点区域。结果表明:(1)基于极大似然分类法的莲藕空间信息的提取总精度为92.35%,Kappa系数为0.9045。(2)基于遥感的四川盆地莲藕种植面积约为128.57 km2,分布于1374个乡镇,部分地区存在聚集现象;73个热点乡镇的莲藕种植面积为54.31 km2,占四川盆地莲藕面积的42.24%,空间极化现象明显,主要分布于遂宁安居区、资阳乐至县、成都简阳市等区县。研究结果可为四川省开展乡镇专业化莲藕种植及莲藕产业优化调整提供参考。

]]>
<![CDATA[基于中国知网的青牛胆属植物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http://journals.caass.org.cn/zgnxtb/CN/abstract/abstract56935.shtml 基于中国知网对青牛胆属植物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探究青牛胆属植物研究热点和今后研究方向。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对青牛胆属植物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用VOSviewer软件对筛选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比较该领域年度论文数量、作者所属单位、学科归属、载文期刊、基金资助等数据。青牛胆属植物研究主要涉及其化学成分研究、生物活性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研究单位主要集中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目前,国外侧重于基础研究,产生了很多高水平的论文;国内围绕青牛胆属的种质资源、种植技术、提取工艺、加工炮制、药理作用、临床应用、质量控制和评价等方面进行研究,涉及范围更加广泛。今后随着研究的深入,通过植物亲缘学和化学成分的特异性,从该属植物中将发现更多新成分。与青牛胆属相关的新药将会应用于市场。

]]>